徐瑞成
華東三光千里血,淮南一望萬人骨。近代日本對中國犯下的戰爭罪責罄竹難書。雖然戰爭的硝煙早已逝去,悲壯的歷史卻有著史詩般的回響。
世人不會忘記,1938年6月4日,日寇的侵略鐵蹄踏上了淮南這片大好河山,從此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兵燹之災。那一頁頁沉重的歷史不容疊起,歷史學家稱之為“極端的年代”。在那樣的歲月里,淮南百姓橫遭蹂躪,受盡欺凌,數以萬計的無辜死于非命,淮南煤礦成了人間地獄;在那樣的歲月里,淮南子民奮起抵抗,不屈不撓,前赴后繼投身戰火,舜耕山下成了敵后戰場。
資源豐厚,煤炭富集,淮南這座華東腹地素來閃爍著金色的光芒。覬覦已久的日寇一旦張開血盆大口,吞噬就無止境。從1938年6月到1945年9月,日寇占領并經營淮南煤礦期間,瘋狂掠奪和斷毀丟失的煤炭資源竟達1230萬噸之多,實在令人痛心疾首焉。
大通“萬人坑”就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犯下滔天罪行的歷史鐵證。在日本統治淮南煤礦近8年的時間里,到處籠罩著陰森恐怖氣氛,日軍采用打活靶、蹲水牢、站釘籠、裝麻袋、灌辣椒水等兇殘手段,殘酷奴役煤礦工人,殺害無數抗日志士,有17000多人慘死在日寇魔掌之下。僅1942年秋至1943年春的短短幾個月時間里,死難者就有13000多人。1943年春,氣溫升高,尸體變腐,為掩蓋滔天罪行,日本侵略者強令礦工挖了3條長20米、寬5米、深3米的大坑,將遍地尸骨拋入坑中,形成了白骨累累、慘不忍睹的“萬人坑”。據《淮南煤礦志》記載,當時僅一個日本礦警隊就有自衛隊員154名,配備迫擊炮兩門、重機槍兩挺、步槍152支。許多老工人回憶說,當時的大通礦是碉堡聳立,崗哨密布,日本鬼子整天荷槍實彈,端著刺刀,牽著狼狗,肆意橫行。
曾有人撰聯抒憤:“古城遇劫,數萬同胞飲恨去;民族受辱,不盡淮水挾淚來”。寥寥數字,一語千鈞,吐出的是血淚,抒發的是仇恨。據日寇強行募集勞工的文件記載:“隨著軍用煤炭需要量的激增,強行募集勞工,采取使勞工補充順利化為目標的方法,實為我社存在和發展的急務。”這段自白清楚地供出日寇“以人換煤”的罪惡行徑。當時條件下,日寇既不增加挖掘設備,亦不改良開采技術,單憑增加工人數量和勞動強度來采煤。于是乎,無以數計的礦工淪為奴隸,生同牛馬,慘死后尸拋“萬人坑”。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剝削,哪里就有斗爭”。覺醒與抗爭,點燃了江淮大地的燎原之火。日本軍國主義殘暴的鐵蹄之下,淮南這座城市,不但沒有崩潰,反而挺起堅強的脊梁。在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斗爭中,淮南和全國各地一樣,無數母親送兒打日寇,恩愛妻子送郎上戰場。淮南軍民同仇敵愾,義憤填膺,沙場竟殞命,壯命也無違,將日本“三月亡華”的狂言和謬論徹底擊碎。日本軍國主義惶惶如喪家之犬,最終于1945年8月繳械投降,迎來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曙光。
歷史,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歲月的腳步雖匆匆走過70載,淮河岸邊的硝煙早已隨風而散,然而從盧溝橋頭卷起的那場戰爭留下的教訓卻是刻骨銘心的。今天,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是因為時間的河流里沉淀著人類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真理,回首是為了正確地認知,緬懷是為了更好地傳承。2013年3月,大通“萬人坑”、秘密水牢、戰后碉堡、日軍司令部等9處侵華日軍淮南罪證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9月,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和遺址。
世紀偉人毛澤東說:“一切危害人民群眾的黑暗勢力必須暴露之,一切人民群眾的革命斗爭必須歌頌之”。為了銘記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不可饒恕的罪行,為了追懷在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英烈,國家從今年起將每年的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這是永志追思的期盼,更是強國富民的決心。
重走淮南抗日路,開啟復興中國夢。紀念,不僅僅是為了慎終追遠,更是為了讓和平常駐,為了讓正義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