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記者走上街頭當起環衛工
7月23日大暑,氣溫連續幾日高達35℃以上,“燒烤模式”已經開始啟動。記著走進“城市美容師”隊伍,去體驗“燒烤模式”下環衛工人辛勞的一天,感受他們用汗水清潔城市的不容易。
烈日下包裹嚴實防曬傷
起個大早,記者就趕到田家庵區環衛處給記者安排的清掃路段——淮河大道陳家崗附近。此時,沈元旦師傅早早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今年53歲的沈元旦師傅是我市十佳“城市美容師”,多年來兢兢業業地工作在環衛第一線上,今天他還是記者的師傅。
看到記者一身短打的穿著,沈師傅立刻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環衛工作服遞了過來:“換上吧,穿短袖衣服,用不了一會身上就會曬脫皮的。”當記者穿上長袖環衛工作服后,立馬感覺到悶熱難當,汗水順流而下。沈師傅告訴記者:“在戶外清掃,必須包裹嚴實了,不然皮膚就被曬傷。”
喝下多少水就流多少汗
隨后,記者接過沈師傅遞來的掃帚,沿著道路兩邊認真地清掃起來。按照劃分,記者當天須清掃大約500米的距離,道路兩邊都要清掃,折合下來就是近1000米路段。剛開始,記者倍感輕松,隨著清掃距離的增加,慢慢的記者感覺手中的掃帚越來越沉,汗水也不住地流淌,沒一會,藍色工作服就被汗水浸透了。
看到記者的窘樣,沈師傅放下手中的掃帚,遞來了一瓶礦泉水。接過礦泉水,記者一口氣喝下大半瓶,此刻身感全身毛孔已經張開,汗水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天氣熱,在路面作業就要不斷地喝水,這樣才能將體內的熱量散發掉以防中暑。這樣的天氣,一般是喝多少水就會流多少汗……”沈師傅說道。
少數市民仍然亂扔垃圾
7時30分,臨近上班高峰,路上的車輛和行人逐漸多了起來,路面的垃圾也多了起來。在陳家崗車站,記者看到很多車輛進站時,少數市民隨手就把吃剩的食物和包裝袋扔在了公交站臺上。每當看到有人丟下垃圾,沈師傅就會默默走上前去清掃干凈。“最近幾年亂扔垃圾的比前幾年少多了。”沈師傅一邊說,一邊從綠化帶內扒出一根吃剩的玉米和幾個包裝食品塑料袋。
忍受惡臭及時清運垃圾
10時左右,負責“清堆”的尹師傅拉著垃圾車走了過來。尹師傅的工作就是把沿路垃圾桶內的垃圾用垃圾車轉運到附近的垃圾轉運站。每到一個垃圾桶前,尹師傅都會停下來,把垃圾桶內的垃圾倒進自己的垃圾車。
記者試了一下,塑料垃圾桶加上半桶的垃圾有幾十斤重,記者拎起時感覺特別吃力。“這還算少的,要是垃圾桶滿了我根本拎不動,就只能先用鐵鍬把垃圾鏟出來一部分再傾倒。”尹師傅一邊說一邊拎起散發著惡臭的垃圾桶。
見記者汗流浹背的樣子,沈師傅走過來對記者說,并遞給尹師傅一個空的飲料瓶子,“老尹,帶他到休息室涼快會,順道給我帶瓶水回來。”尹師傅很有默契的接過瓶子,拉起車子,帶著記者向垃圾轉運站走去。
休息室內享受片刻清涼
跟隨著尹師傅,記者來到位于舜耕西路垃圾轉運站旁,田區環衛處專門設置的環衛工人休息室。一進入休息室,一陣清涼馬上就迎面襲來。
記者看到休息室內十分整潔,幾盆綠色植物點綴其中,墻角的柜式空調吹著涼風。休息室內,田區環衛處專門為環衛工人們準備了西瓜和綠豆茶等降溫飲品,三排座椅上坐著5、6個環衛工人正在一邊吃著西瓜一邊聊著天。環衛工人“負責路面清掃的很少來休息室,休息室少,距離他們又遠,他們熱了就在陰涼地里站一會,我們都是負責‘清堆’的,每次到轉運站倒垃圾的時候,才會順便到休息室內涼快一下。”環衛工人告訴記者。
入夏以來,城區垃圾迎來了高峰期,僅田區環衛工人每天要清運的垃圾量從日均340噸增至420噸,最高峰能夠達到460噸。在垃圾量增加的同時,氣溫也在不斷攀升,為了做好高溫下環衛工人的防護工作,田區環衛處采取了強化環衛機械作業,加大了機械化清掃力度,同時,推遲中午人工作業時間,發放了西瓜、毛巾、香皂、風油精、十滴水等防暑降溫物品,增加15個茶水供應點,方便清掃人員取水飲水,確保一線職工安度酷暑。
圖:我市十佳“城市美容師”沈元旦師傅在公交站臺清掃垃圾
(記者 王 偉 通訊員 孫媛媛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