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市正在深入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也掀起了學習實踐的熱潮,一些從工作崗位上退休的老黨員、老干部,把有關新四軍的各項研究重新梳理了一遍,并從中找出典型事例,希望正在學習實踐中的黨員干部能夠從中汲取營養,“照鏡子、正衣冠”,把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用鮮血鑄就的魚水深情,傳承好、發揚好。
掩護群眾轉移,全連戰士犧牲
3月24日,記者跟隨淮南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工作人員走進淮南市新四軍紀念林陳列館,記者看到,前來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在陳列館的抗日展室,不時有市民停下腳步,深情凝重地駐足觀看。
淮南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劉德文指著人們圍觀的一塊寫有“英雄集體劉老莊連”的展示牌,向記者介紹說,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82名官兵,在淮陰北劉老莊戰斗中全部壯烈殉國!
記者查詢相關資料得知,劉老莊連是由游擊隊升格的正規軍。該連連長白思才16歲參加紅軍,經歷過長征,抗戰初期參加過平型關戰役。指導員李云鵬當過教員,在抗日救亡運動中參加民族解放先鋒隊,曾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43年春,侵華日軍對江蘇北部淮?谷崭鶕剡M行大規模殘酷“掃蕩”。3月17日,日偽軍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圍駐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區黨政領導機關和當地群眾。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奮勇阻擊敵人,掩護淮海區黨政機關及群眾安全轉移。日偽軍進行第二次合圍時,該部與日偽軍在淮陽北老張集、朱杜莊一帶遭遇。激戰半日,于黃昏后再次突圍,轉移至老張集西北的劉老莊地區。3月18日晨,日偽軍進行第三次合圍。第4連奉命組織防御,掩護主力部隊和淮海區黨政機關及群眾轉移。全連82人英勇抗擊日偽軍攻擊,使主力部隊和黨政機關及人民群眾獲得安全轉移,而全連戰士卻陷入日偽軍的重重包圍。
日偽軍集中炮火對第4連陣地進行毀滅性炮擊,并以大隊騎兵實施沖擊。4連官兵浴血奮戰,連續打退日偽軍5次進攻,斃傷日偽軍近百人,他們苦戰至黃昏,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全連82人全部壯烈犧牲。
該連通信員在火線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在黨最需要的時候,我將把自己的生命獻給黨和人民,絕不給我們黨丟臉,絕不給中華民族丟臉!”
戰后,新四軍第3師第7旅重新組建第4連,并命名該連為“劉老莊連”。當地人民群眾為第4連82位烈士舉行了公葬,修建了“新四軍抗戰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為紀念烈士,當地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難處建立了劉老莊烈士陵園。
【老黨員心聲】
淮南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劉德文說:無論是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在各條戰線上,都愿為保護群眾的生命、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劉老莊82烈士”,是這萬千犧牲戰士中的一個縮影,他們的這種勇氣,正是來自于“堅信共產主義、為人民服務”的崇高信仰。這種堅定的信仰以及甘愿為此獻出生命的精神,值得黨員干部思考學習。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之際,淮南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希望黨員干部能夠以這些犧牲的先烈為鏡子,照照自己,真正做到俯下身子,接地氣、聽民聲、改作風。
保護共產黨員,百姓甘愿獻出生命
在新四軍紀念林陳列館內,記者還了解到,1948年5月份,定遠縣澗北陳有一位姚陳氏老人,為了掩護定二區委書記沈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1948年春夏之交,國民黨加大對鳳陽山地區新四軍的圍剿,擔任該地區圍剿工作的國民黨五六三團第一營營長查文華甚至蓄胡起誓:不消滅鳳陽山地區的游擊隊自己就不刮去胡子。結果,查文華的胡子越長越長,清剿的手段也越來越殘忍,因為懼怕查文華,周邊地區的老百姓,都稱其為“查胡子”。
5月的一天,定二區委書記沈斌身著便裝,走進澗北陳擁護游擊隊的陳開元老人的家中,陳開元的老伴姚陳氏見沈斌來到家中,非常高興。當晚拿出自家最好的飯菜招待沈斌,沈斌吃完飯后,準備連夜趕往定二區委駐地二家李去住宿,姚陳氏看到沈斌極度疲勞,就執意留下沈斌在自己家中住上一晚,次日再走。最后,極度疲憊的沈斌留住在了姚陳氏的家中,為了防范萬一,細心的姚陳氏又到隔壁自家侄子陳道義的家中,告訴他自己家中來了“重要客人”,讓他注意觀察村莊周圍的動靜。
天快亮時,陳道義在村頭發現了國民黨的清剿隊伍。他立即跑到姚陳氏家中,把情況告訴正在廚房為沈斌做早飯的姚陳氏。聽到這一情況后,沈斌立即把隨身攜帶的文件及手槍,塞進姚陳氏的鍋灶洞里,出門離開。然而此時,査文華已經帶人把整個澗北陳嚴嚴實實地包圍了,沈斌連同幾位趕早集的村民一道被抓了回來。查文華把澗北陳的村民都趕到村口的麥場上,要村民當場辨認被他抓回來的人中有無共產黨員。見沈斌被抓,姚陳氏馬上站了出來,拉著沈斌大聲地說:“這是我兒子,昨天剛從武店念書回來,今早去趕集,你們抓他干什么。就在查文華將信將疑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到查文華的面前,告訴他說:這是鳳陽山游擊隊的區委書記沈斌。
查文華一氣之下,拿起木棍對姚陳氏就是一陣毒打,可無論查文華如何毒打,姚陳氏都一口咬定沈斌是她的兒子,不是什么游擊隊員。氣憤的查文華見從姚陳氏的口中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便當場槍殺了姚陳氏。沈斌被查文華帶走后,路西地委和定鳳懷縣委的領導獲知了姚陳氏為掩護沈斌而犧牲的消息,當即追認她為革命烈士。
1952年7月5日,當年活躍在鳳陽山地區的游擊隊司令員孫傳家,在《安徽日報》上發表了贊揚姚陳氏英雄事跡的文章。1961年春,時任安徽省委常委、副秘書長的鄭銳來到澗北陳,向姚陳氏的子女補發了烈屬證。
【老黨員心聲】
淮南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顧問、原淮南市市長宋長漢告訴記者:姚陳氏的事跡從側面反映了在解放戰爭時期,我黨干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沒有群眾觀,不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不能去為人民群眾的夢想事業而奔波奉獻,人民群眾就不可能愿意為你獻出一切。宋長漢說:作為一名老黨員,他深感當前我市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迫切性、重要性,“密切聯系群眾,是保持我黨生命力的根本,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在現實中正身立命,真正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你放在心上,咱們的黨員干部才能贏得像姚陳氏這樣的群眾的真心擁護”。
圖一:市民在新四軍紀念林陳列館內參觀了解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建立的魚水深情。
圖二:淮南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顧問宋長漢向記者介紹姚陳氏的事跡。
(記者 蘇國義 廖凌云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