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感受:光看著都舒服
農貿市場“臟亂差”現象一直是影響市容市貌的一大頑癥。近年來,我市通過改建擴建、整治升級、規范引導,農貿市場環衛狀況、經營秩序大為改觀。近日,記者在我市部分農貿市場走訪時,明顯感受到了各農貿市場的積極變化。
朝陽農貿市場:煥然一新
“原先路邊的菜攤都搬到市場里面了,現在這里路口也干凈了,走路也順暢了。”10月21日上午9點多鐘,一位從朝陽農貿市場內買好菜,沿淮河大道往家走的市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贊嘆現在的朝陽農貿市場已經換了一副模樣:“不僅占道的菜攤沒了,而且菜市場周圍的地面又重新鋪設了瀝青,圍墻也重新粉刷了涂料,看著舒服,路也好走了。”
記者沿朝陽農貿市場一側的便民通道走了約40多米,眼前始終沒有看到一個流動的菜攤、果攤。而在朝陽農貿市場靠近淮河大道一側,以往擠上非機動車道的攤位,也都全部消失了,換之而來的是整齊劃一的停車線。“以前,你推個自行車想從這里走過去都難,現在開車過去還寬松得多。”一位常年在朝陽農貿市場附近做生意的店主指著朝陽農貿市場一側的淮河大道說:“以前,這里全是菜攤、水果攤,現在多數都搬進農貿市場里面了,路也騰出來了,光看著都舒服。”
記者在朝陽農貿市場及周邊走了幾遍,看到朝陽農貿市場一側,連通淮河大道和廣場小區的便民通道已經重新鋪上了瀝青,瀝青上面還畫出了停車線,農貿市場一些攤主的運輸車輛依線而停,整齊劃一。該便民通道路旁的圍墻也都重新刷上了白色的涂料,看上去既整潔又美觀。巧合的是,記者走訪時,正遇到一位售賣河蟹的攤主把攤位擺上了這條便民通道上,沒過5分鐘,三名朝陽農貿市場的工作人員就趕到了這位攤主的身邊。工作人員一邊勸導這位攤主把攤位擺入農貿市場內;一邊幫助該攤主聯系攤位、收拾東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每天都在市場內機動巡邏,決不允許占道經營死灰復燃。
走訪過程中,記者遇到正在朝陽農貿市場巡邏的田家庵區城管執法局城管隊員王傳利。他告訴記者:自己和同事當天早上5點多鐘就在朝陽農貿市場外圍巡邏了,現在,朝陽農貿市場的占道攤位,大部分被納入市場內,另一部分則被安排到劃定經營區域或小巷、社區內,朝陽農貿市場的周邊環境已經獲得大大改觀。
龍湖農貿市場:取締占道攤點
10月21日上午9點多鐘,記者在龍湖農貿市場外圍走訪時看到,以前在機動車道占道經營的水果攤、小吃攤等全部消失了。在龍湖路上,兩名城管隊員、三名城管文明勸導員來回巡查,他們見有移動攤點在路邊停下,便立刻上前勸離。
“大約一個星期前,路邊的水果攤、小吃攤全部轉移走了,這些攤位轉移走后,我們感受最明顯的是,龍湖路上的人、車看上去沒那么擁擠了。”當上午,家住龍湖農貿市場附近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她的鄰居、同事這幾天談論最多的就是龍湖農貿市場及周邊環境的改善,大家都說‘龍湖菜市一下變了個樣’”。
當天,正在龍湖農貿市場外圍巡邏的田家庵區城管執法局執法隊員黃雷告訴記者:針對龍湖農貿市場外圍移動攤點較多、占道經營的難題,該局采取宣傳、教育、整治等多種措施,取締了10多處長年在農貿市場門口、龍湖路邊占道經營的水果攤點;而一些早點攤、熟食攤、移動菜攤則被就近引導進小巷及社區或市場內,經過前一段時間綜合治理,目前,龍湖農貿市場周邊環境已經得到了初步改觀。
當天一位正在龍湖農貿市場外圍打掃衛生的環衛工人趙師傅告訴記者:龍湖農貿市場外圍這些占道攤點被取締、轉移后,帶給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掃出來的垃圾明顯減少了。趙師傅還告訴記者:以往由于龍湖路邊上的各種移動攤點較多,她一般在路邊清掃衛生10多分鐘,就能掃出一堆垃圾,而現在,往往一個小時掃出的垃圾也沒有過去10分鐘掃得多。
黃雷告訴記者:現在光在龍湖農貿市場外圍龍湖路一側,他們每天就至少安排兩名城管隊員、四名城管文明勸導員巡邏。除了監督沿路商店不要出點經營、勸離移動占道經營的攤點外,他們還隨手攜帶撿拾垃圾的工具,發現路邊有紙盒、飲料瓶等,及時撿走。
泉山農貿市場:臨時市場也有樣
10月21日10時許,一陣急促的警笛聲讓泉山農貿市場里的人們躁動起來。“哪里又著火了!”在人群中蹦出了這樣一句話,人們不約而同地向道路上張望,只見三輛消防車呼嘯著疾馳而去。“這個點要在過去,消防車根本不會這樣順利地通過,至少要耽誤幾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說話間,農貿市場的管理方廣淮市場物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廣淮走到了記者身邊,他說,往常上午九、十點鐘是市場里人流最多的時候,道路兩側擺放著各種電動車、三輪車、小轎車,一些小商小販也趁機將攤位擺放到人行道上,不少騎車的人不得不走上了機動車道,讓原本寬敞的道路被占去了一大半,過往的車輛來到此地往往要不停地按喇叭。現在的市場正進行升級改造,目前,這里只是一個臨時的市場,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不僅經營戶們遵守秩序,就連不少市民也不再亂停亂放。
記者在路邊看到,不少身著統一服裝,手拿撿拾垃圾鉗子的城管文明勸導員正在市場的各個進出路口處,引導前來購物的市民將車輛按秩序停靠路邊。城管文明勸導員陳方俊告訴記者,過去騎車開車來買菜的人較多,由于沒有統一的管理秩序,造成亂擺亂放的現場比較嚴重,加上不少市場的經營戶將三輪車也停靠在路邊,整個市場外的道路上就變成了一個露天停車場。為了解決停車難的問題,在市場北側的舜耕路人行道上專門劃出了一片區域,供經營戶、市民停車。市場外則由城管文明勸導員負責維持市場周邊的秩序。
“別看只是臨時市場,這里的環境也不錯!”了解到記者來意,在市場里從事30多年肉食生意的陳東升告訴記者,自己就期待著新市場能夠早日建成,早點搬進“新家”。記者在市場外看到,沿著非機動車道的路牙上,安放了一排彩鋼棚,市場內的衛生則有專人負責打掃。“即便是臨時市場,我們也是想方設法把環境衛生搞好,讓經營戶和市民都滿意!”陳廣淮告訴記者,每天在市場里清理近3噸的垃圾,很多人凌晨4點就來到市場搞衛生,一直要忙到中午。“現在只是過渡期,再過一年左右,整體市場將向南平移至一個封閉市場,那時候的市場將更漂亮。”
舜耕農貿市場:一期改造大變樣
一提到仿漢代門樓設計的市場入口,不少市民便會想到我市的舜耕農貿市場。經過一期的改造后,舜耕農貿市場早已告別了那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舊市場。
步入其間,只見前來購物的市民穿梭在各個攤位前,選購各色食材,經營戶們在將菜品碼放整齊,裝扮的五顏六色的攤位如同畫家手中的調色板,鮮美的蔬菜瓜果惹得人們不禁要多買一點回去。在每個攤位上,都貼著“講文明樹新風”的公益廣告,粉刷一新的墻面上小廣告沒了蹤影。在市場的正中心,擺放著一臺“公平秤”,還有一個意見簿。“你看,意見簿放到這里幾個月了,也沒幾條意見!”市場工作人員笑著對記者說,“放在過去,一個意見簿放到一周就要換一本,什么短斤缺兩、態度蠻橫、市場下水道堵塞等等問題一大堆,而今卻‘無人問津’了!就連公平秤也很少有市民來光顧。”記者在一處攤位前看到了一塊“文明誠信經營戶”的牌匾,便好奇地同攤主攀談了起來。“整個市場只有3戶才有資格掛這個牌匾,我就是其中一個!”來自阜陽的經營戶胡林自豪地告訴記者,他經營的肉制品品質上乘,賣得就是放心肉,自己也從來不以次充好、短斤缺兩,而且在經營中態度和氣,從來不和顧客爭吵,也沒有收到過顧客的投訴,自己還常常提醒顧客到公平秤上稱一下。
雖然胡師傅在市場里經營了兩年有余,但他對于市場的變化還是歷歷在目。“過去市場里下水道不通,常常臭氣熏天,搞得大家怨聲載道。現在通過治理好多了,我們經營戶也想在好的市場環境里做生意,來的人多了,生意自然就好了。”市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舜耕農貿市場經過一期改造后,環境衛生已經有了較大的改觀。近期,為了菜市場創建,市市場建設服務中心抽調了20名工作人員在市場里進行集中整治,拆除私搭亂建的設施。讓有固定攤位的經營戶上攤位經營,攤位面積不夠的則劃出50公分線,規范其經營面積。對于自產自銷區,則進行劃線管理。
一般來說,市場里的魚市和禽市的污染較為嚴重,在舜耕農貿市場里則指定區域進行經營,讓經營戶及時將廢棄物裝袋清理。工作人員每天6點到崗,服務早市,并建立一支專業保潔隊伍清理市場垃圾,還增設2名流動保潔人員隨時清理丟棄物。市場里的工作人員也配備了保潔器具,做到發現一處清理一處。并將市場經營秩序落實到人,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給經營戶和市民創造一個舒心的經營購物環境。如今,舜耕農貿市場二期改造升級已經提上了日程,將在今年動工,把市場的地面、下水系統、攤位和大棚進行重新改造,預計明年春節前投入使用。
市場建設服務中心:市屬市場個個棒
據悉,目前我市市屬市場有20家,為了將它們打造成為文明市場,淮南市市場建設服務中心召開動員大會,制定“菜市場創建工作標準”,對各個市場按照標準自查自糾,并建立信息反饋處置機制。在西城市場,工作人員取締了市場中心100個攤位,為了方便市民購物通行方便,并利用高壓水將整個市場清理一遍;在潘集黃河路市場,工作人員將市場外圍多年積累的違建逐一拆除,將亂擺亂放的攤位引導至市場內進行統一管理。為了方便市民和經營戶,市場將辦公用廁開放使用,還將執法崗亭拆除,并在市場內加裝了照明設備,方便夜市經營戶;在龍泉市場,取締下臺經營的攤位,將經營戶的三輪車在規劃區域內統一管理,定期對家禽市場進行沖洗。
今年以來,市場建設服務中心對市屬市場進行了文明誠信經營戶和文明市場評選活動,共評出27名文明誠信經營戶,龍泉和金豐易居市場則榮獲文明市場稱號。此外,市場建設服務中心還經常組織人員培訓,所有工作人員在崗在位,帶牌上崗。為市屬市場配備了百余個保潔桶,增加7臺保潔車輛,并制作了60幅宣傳標語,張貼公益廣告達到200余平方米,整治攤位近200米,確保各個市場整潔衛生,車輛管理到位,無亂搭亂建,無亂貼亂畫,讓農貿市場成為城市文明的亮點。
圖一:畫線整治經營攤位
圖二:整齊劃一的農貿市場經營大棚
圖三:“文明誠信經營戶”將牌匾拉到醒目位置
圖四:公平秤讓市民購物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圖五:農貿市場中,隨處可見“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畫。
圖六:仿漢代建筑市場大門
(記者 李鈞 李舒韻 蘇國義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