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遠離“離退休綜合癥”
讓離退休老人生活更快樂
離退休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有人快樂,有人卻因為不適應而陷入苦惱當中。近日,一位讀者來電傾訴,反映退休后不適應,出現“離退休綜合癥”,生活很痛苦。記者通過采訪得知,退休后出現不適應的案例不在少數。離退休后,該如何開啟新的生活?不適應又該怎么辦?記者為此采訪了專業心理咨詢師,教您如何遠離“離退休綜合癥”,快樂享受離退休生活。
退休一年不適應 熱線電話來傾訴
近日, 早報熱線接到一位女士電話,傾訴退休后的苦惱。電話中這位市民的語氣明顯低落,言語中帶著厭世和抑郁的消極情緒。
這位女士今年46歲,去年退休后一直賦閑在家。也正因為如此,她每天無所適從,天天失眠,總覺得自己像得了絕癥將不久于世,一年下來整整瘦了10多公斤。家人帶其到醫院檢查,卻未查出問題,而她還是整天六神無主,但是一談到以前的工作就顯得特有精神。家人覺得這是“心病”,就帶其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診斷其是“離退休綜合癥”。
醫生建議她放開心胸,多接觸外界,和朋友經常聯絡,參加一些文娛活動。她也照做了,和朋友一起唱歌,一起出去旅游,可一旦靜下來,她就覺得自己病入膏肓。她也試過重新找工作,可做了一天一夜回家后,她還是睡不著,想著以前在單位工作時的情景。
這位女士說,現在她哪怕去單位干個臨時工都行,只要還在那個崗位,她就覺得快樂。記者在電話中也盡量開導她,她也對記者說明白所有人勸她的話,可她自己心結解不開,想想正在上大學的孩子和關心她的老公,她也覺得很對不起他們,可求死的念頭總是在她心里盤旋。
咨詢心理醫生 這類案例真不少
針對此種情況,記者找到了國際注冊B級心理咨詢師、安徽省心理咨詢師協會會員孫 。
孫 說這是明顯的“離退休綜合癥”。據了解,“離退休綜合癥”是指職工在離退休后所出現的適應性障礙。離退休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變動,生活內容、生活節奏、社會地位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都發生較大變化。因此,離退休綜合癥多發生在平時工作繁忙,事業心強、爭強好勝及毫無心理準備而突然離退休的老年人身上。
心理咨詢師孫 介紹,“離退休綜合癥”有日益增長的趨勢,由她接手的很多病人都出現過焦慮、失眠、厭世的癥狀,需要心理干預、家人的幫助,最主要的是通過病人自己的努力才能夠走出來。孫 還向記者講述了自己治療的兩個案例。
案例1:老趙是某郵局的退休干部,勤勤懇懇地操勞了幾十年,他的辛苦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當他信心百倍地準備再努力時,卻已到了退休年齡,而且領導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安排老趙按時退休。剛退休時,他很不習慣,每天仍是很早的起床,匆匆吃完早飯,拎上公文包就往外跑。每次都是老伴提醒他:“我說老頭子,你可是已經退休了啊!”他才回過神來,接著便頹然坐在沙發上,一言不發,情緒一落千丈……
案例分析:退休后,老趙的表現究其原因是對退休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習慣性地拿著公文包去上班,顯然是沒有做好退休的心理準備,也沒有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計劃,而且可以看出他從內心深處不愿意接受退休這一事實,因此當老伴提醒他已經退休了的時候,他的情緒一落千丈。
案例2:張阿姨今年60歲,退休前在農業銀行工作,她工作時盡心盡責,每天早出晚歸,幾乎從來不休假。退休后,因為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他人溝通,女兒又只能在假期去看她,因此她感到特別空虛,自認為老來無用。她經常是晚上睡不好,感到空虛、憂郁、茶飯不思。她的女兒看到此情況,為她請來心理咨詢師,經過心理診斷,張阿姨患的是老年抑郁癥。后經心理醫生的心理治療與配合藥物治療,過了1個月,病情已逐漸好轉。
案例分析:張阿姨退休初期的一些不適反應,用心理學家的解釋就是:在退休前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沒有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做好計劃和安排,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心理調適后,她才慢慢地接受自己所要面對的現實生活。
如何應對“離退休社會角色成功轉換”?
離退休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是老年期開始的一個標志。心理咨詢師孫 介紹,離退休障礙是一種心理方面的適應障礙。這些適應障礙究其實質,就在于離退休導致了老年人社會角色的轉變。他們從職業角色過渡為閑暇角色,從主體角色退化為配角,從交往范圍廣、活動頻率高的動態型角色轉變為交往圈子狹窄、活動趨于減少的相對靜態型角色。如果老年人不能很好地適應這些角色的轉變,也就是說新舊角色間出現了矛盾和沖突,那么,老年人的“離退休綜合癥”就由此產生。
因此,要預防和治療“離退休綜合癥”,老年人就應該努力適應離退休所帶來的各種變化,即實現離退休社會角色的轉換。對此,心理咨詢師孫 介紹了一些常用的方法。
首先,應調整心態,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離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認識到這既是國家賦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也是促進職工隊伍新陳代謝的必要手段,離退休前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以平常心對待離退休問題。
其次,擴大社交,培養豐富的生活情趣。退休后,應該有意識地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擴大社交圈子,參加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工作,使退休后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以預防離退休綜合癥的發生。
第三,重視心理教育,普及心理衛生知識,加強自我心理訓練。對于患有嚴重的焦躁不安和失眠的“離退休綜合癥”老人,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藥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療等。
記者 王玲 張明星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