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中路過街天橋蛇年春節將全面通行
隨著物質生活的發展,車輛的增多,如今過馬路的安全問題也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除了設置斑馬線、紅綠燈、下穿通道外,修建過街天橋也是緩解交通壓力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車流、人流較為擁堵的朝陽路上,又將有一座新建的過街天橋打通南北。春節前,這座朝陽中路過街天橋將正式通行,這讓市民平添了幾多欣喜。
記者:橋體已初見端倪
12月23日,記者在朝陽路過街天橋施工現場看到,過街天橋橋體已初見端倪,工人師傅們正在緊張地安裝護欄頂棚。雖然工程在進行著,但并未因此造成交通擁堵,經過此地的市民都會抬頭望一望即將投入使用的過街天橋。
據施工方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方便市民出行,10月25日,朝陽中路過街天橋正式開工建設。該工程南側連接時代廣場一層和二層,北側連接商貿步行街,總造價約500萬元。天橋總長68.88米,跨度41.44米,橋面凈寬3.5米,路面至天橋底部為5米。天橋整體采取全鋼結構,頂棚采用日光板,南北兩側共安放2部自動扶梯和2個樓梯,元旦前便可通行,春節前將正式竣工。為了減少施工噪聲對周圍居民的影響,施工方盡量采取低噪聲機械作業,每天約有20余位工人在現場施工。
市民:朝陽中路過街天橋將緩解交通擁擠
“朝陽中路商貿文化廣場路段,一直是人流聚集的地方,這里南有家樂福,北有華聯商廈、商貿文化廣場,路面下有龍湖路地下商業街,路兩邊的各種店面更是鱗次櫛比。”市民陳先生談起這些顯得心情激動。為這里的商業繁榮感到驕傲的同時,陳先生還告訴記者,這里的人流量非常大,商貿文化廣場南門處是公交站臺,數輛公交車同時到達時,上下車的市民很多,再加之川流不息的私家車,被市民招手攔停的出租車,附近可謂人山人海。而購物、逛街的市民從朝陽中路南邊趕到北邊時,主要走龍湖路地下商業街地下通道,平常時間還是通暢無阻的,但是趕上上下班時間或者周末時,地下通道就很擁擠了。
“朝陽中路商貿文化廣場路段盡管車流量很大,依然難擋翻越馬路中間隔離欄過馬路的市民,非常危險。”李女士認為如此危險市民還要翻越隔離欄過馬路,主要原因是少數市民貪圖走“捷徑”,另一個現實情況就是,僅有龍湖路地下商業街地下通道,不能完全滿足市民在朝陽中路南邊和北邊自由走動的通行要求,而如果要守規矩過馬路,不走地下通道的話,得繞道百米開外的華聯商廈處,或步行到朝陽路和學院路的交匯處,十分不便。不過,如果是趕早8點的上班時間,地下通道尚未打開,市民則必須繞道。于是乎,“中國式跨欄”便頻繁出現。
“所以在這里建過街天橋真是太重要了!一旦過街天橋建好允許通行,對緩解這里的交通擁擠,肯定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李女士說。
司機:以前開車盡量繞過那里
市民張先生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坐車經過朝陽中路,然而讓張先生郁悶的是,每逢上下班時間,你有急事需要打的,出租車司機便會問不走朝陽中路,繞道過去可行?甚至有時出租車司機都有拒載的傾向。一問才知,人家如果開車載你過去,因為堵車耽誤半個小時是常事,這樣便大大地影響別人賺錢。張先生的朋友小李是有車一族,但說起朝陽中路,小李也是會意一笑,“以前開車盡量繞過那里。”
公交車司機王師傅開121路公交車已有幾年了,王師傅說,有時看著個別市民,甚至是媽媽領著很小的孩子從車縫里“左沖右突”來到隔離欄那里“跨欄”,真為他們捏把汗。“過街天橋建好后,肯定會在緩解交通擁擠上起到很大作用,但同時也希望相關部門多安排人手,加強管理。這里是淮南的文明窗口,所有淮南市民都有責任遵守交通規則,畢竟城市文明首先是人的文明。”王師傅的一番話也說到了記者的心坎上。
記者手記:
近段時間,“中國式過馬路”一詞被網友熱炒,隨之而來的便是“中國式跨欄”。道路上雖然設立了隔離帶,但不少趕時間的市民還是冒著車流,鋌而走險過馬路,甚至飛身橫跨隔欄,動作堪比劉翔。這種“中國式過馬路”有人描述為“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其實,在朝陽路上,過馬路也一直讓市民傷腦筋,道路兩側是大型商貿綜合體,不僅有大型購物商場,還有各種門店商鋪小吃街,在最聚集人氣的地方僅靠一個下穿通道連接,便猶如“啞鈴”一般,把過馬路的壓力集中到了一處,甚至會出現“人流堵塞”。一些市民為了走捷徑,往往橫跨隔欄,這不僅會造成交通擁堵,還會有生命危險。如今,一條橫跨朝陽路的過街天橋,將能夠有效緩解人流量壓力,讓市民出行又多了一種選擇。
在我市的很多主干道上出現了過街紅綠燈,市民只要按一下按鈕,便可在紅綠燈的指示下輕松過馬路。在國慶路長途汽車站、市十八小等人流量相對集中的地方,是否也能多增加幾處過街天橋,方便市民及學生通行呢?
過街天橋掃尾工程正在施工。
記者 李舒韻 張昌濤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