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區加大民生工程財政投入工作紀實
近年來,田家庵區經濟建設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好勢頭,財政收入這塊“蛋糕”越做越大。為了使這些寶貴的財力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該區不斷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將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向社會民生事業傾斜,每年投入巨額財政資金,重點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教育衛生、就業保障、住房交通等熱點難點問題。
過去5年,該區共完成128項省市民生工程,全面兌現68件區為民辦實事項目承諾,解決了一批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截至7月底,省市35項民生工程到位資金1.3億元(區財政配套1613.51萬元),區22件為民辦實事項目投入資金4150萬元,“民生財政”帶給廣大群眾越來越多的幸福。
公共財政的民生情懷
說起現在的生活,搬入經濟適用房蘭亭小區的居民楊易宣滿臉笑容:“能住上樓房還得感謝政府!現在的政策好了。以前全家只住不到40平方米的房子,和現在比起來,那是一個天、一個地了,花費的錢只是同面積商品房價格的三分之一,現在房子寬敞明亮,心情舒服多了。”
楊易宣的笑容,緣自近年來田家庵區把“錢袋子”足額向民生工程“敞開”,辦成了一大批老百姓歡迎、社會滿意的好事實事。
過去幾年,田家庵區財政支出逐年向民生傾斜,財政惠民措施之實、投入力度之大、廣大群眾受惠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2010年,該區共撥付資金1.31億元,其中區級配套資金1320.37萬元;2011年,該區共撥付資金1.57億元,其中區級配套1876.7萬元,總投入1.19億元完成區2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
民生是實實在在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為民眾辦實事承諾,搞“民生工程”,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義務教育免費等基本公共服務都是有目共睹的成績。
享受改善民生的成果
將改革和發展的成果轉化成人民群眾的福祉,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更給力的幸福、更長久的幸福,一直都是田家庵區委、區政府的著力之處和努力方向。回顧過去幾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一些典型的變化特別值得稱道:民生資金“舍得花”、“花得好”,許多民生項目也逐漸從“事務型”向“服務型”轉變。
看著自家門前筆直、平坦的小巷,家住田東街道東風社區的居民吳化勤老人笑得合不攏嘴:“我在這住了幾十年,第一次看到漂亮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現在路好走多了,咱們老百姓打心眼里高興!”今年,田家庵區再投入800萬元改造小街小巷,目前50條小街小巷已經全面竣工。
最近幾年,田家庵區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2011年,該區建成800套公共租賃住房和康安家園、銀鷺安居苑等小區553套廉租房,開工建設180套廉租房和536套棚戶區改造住房,為3108戶住房困難家庭發放廉租房補貼896萬元。其中今年將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3300戶,基本建成不低于1073套,并確保分配公正公平公開。
2011年,田家庵區支出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學費和補助公用經費1686.475萬元,城市低保家庭享受免費教科書補助資金應發放9.315萬元,落實配套公用經費122.62萬元及教職工繼續教育經費164萬元;加固重建校舍38332平方米,資金總額2690萬元。投入資金16萬元為16個校內“留守兒童之家”配備了音響、功放、文體器材和圖書。
2011年,田家庵區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6500萬元、醫療救助金576萬元,保障38萬人次、救助2.78萬人次。建成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主體工程。發放農村低保補助資金570萬元,農村五保資金263萬元,計劃生育家庭獎扶資金29萬元、獎勵資金15萬元,城鄉醫療救助資金576萬元,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補貼資金6671萬元。
2011年,田家庵區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全面加大財政涉農方面投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全年通過農民“一卡通”共打卡發放補貼資金3817萬元,其中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資金166萬元、綜合直補資金1489萬元、水稻良種補貼資金625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570萬元、農村五保戶補助資金263萬元、退耕還林糧食補助資金138萬元、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資金166萬元等,共涉及農戶13.2萬人。
今年,田家庵區將繼續加大民生工程資金投入力度,經測算,今年該區民生工程預計總投入1.6億元,其中區級配套資金1613.51萬元。圍繞“七有”目標,堅持將新增財力重點向民生傾斜,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公共財政傾向民生,有利于共建共享和諧社會。該區通過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組織實施重大民生工程,不僅有效地改善、提高了群眾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還較好地發揮了財政的二次分配功能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
(通訊員 趙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