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文明城市系列報道之現場直擊——
馬路上的不文明,你注意到了嗎?
一路飛奔的中巴車、隨意停靠的出租車、翻越護欄的行人、亂停亂放的私家車……不知您注意到了沒有,馬路上的這些不文明行為,竟然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真實的發生著,而且,我們也似乎已經越來越習慣了它們的存在。我們希望讓這些很多人習以為常的不文明行為再度引起人們的重視。只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才有可能最終將它們“消滅”。
只為搶客,一路狂奔
城市交通的文明禮讓,才能為安全交通加分。市民有目共睹的中巴車不文明現象每天都在上演,為將這些不文明行為悉數羅列,記者隨機乘坐一輛中巴車親身感受。8月27日上午11點左右,記者來到泉山公交車站, 幾分鐘后,一輛飛馳的中巴車在站牌前放慢了車速,售票員在依然處于行駛狀態的中巴車上拉開了車門,探出頭吆喝“華聯商貿的,華聯商貿的”,記者上了車,車上已經擠滿了人。
該中巴車一路幾乎以S型線路行進,超越一輛又一輛正常行駛的公交車。車上,售票員偶爾伸出頭往后看,然后向司機“報告”,后面某某車快跟上來了。在停車載客和下客時,售票員便催促乘客加快上下車的速度,以免被后面的中巴車超車,前面的客源被“搶”。
為爭搶時間和乘客,中巴車大多停在車站之外載客和下客。一些中巴車司機還耍起了小聰明,如果在紅綠燈路口遇紅燈,他們的做法是加快車速,繞至人行道,繞過了紅綠燈再繞回機動車道。
中巴車行駛過程中一連串的不文明行為如同一部快進和簡化了的鬧劇,瘋狂的速度、不按規定的程序行車,這些不文明的行為,不僅給乘客帶來了安全隱患,對于馬路上其他車輛和行人也是一種威脅。記者觀察發現,盡管不安全,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愿意選擇乘坐中巴車。
只為節省1分鐘,橫穿馬路練“跨欄”
8月27日上午8點左右,記者來到人流量和車流量都很大的朝陽路商貿文化廣場前發現,不少市民為了省時省力,不顧安全直接翻越護欄到達馬路對面。記者粗略數了一下,大約十幾分鐘的時間里,有5人陸續翻越護欄,橫穿馬路,甚至有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跨欄”。
在觀察中,記者發現馬路對面的一位年輕的爸爸竟抱著五六歲的兒子一起完成了翻越護欄、橫穿馬路等危險動作。爸爸抱著兒子在馬路中間緩慢的移動著,為避讓車輛,時而停,時而快速前進。這對父子打亂了車輛的正常行駛秩序,等到他們來到記者所在的商場門前時,記者上前與他們聊了幾句。當問及為什么不走地下商業街時,對方給出的回答是“從下面走,要繞的遠,而且還要上下樓梯,電梯還經常壞經常不開。”記者追問,“翻護欄很不安全啊”。這位爸爸接著說,“我自己也知道不安全,也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沒想那么多,就是覺得方便一點,就這么過來了。”
護欄形同虛設,擋不住部分行人前行的腳步,翻越護欄,橫穿馬路,不走尋常路,成為文明交通建設的一道難題,如此不文明做法不僅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且擾亂車輛正常行駛秩序,加大車禍隱患系數。遠離交通不文明現象,從走“尋常路”開始,從每個人做起。
車流中派單,險象環生
如果你經常駕車行駛在市區的各條道路上,在等紅燈時,你一定會有這樣一種“收獲”——從車窗而入的傳單和小廣告。8月26日上午10點左右,記者駕車前往某超市,在經過朝陽路與淮河大道交叉口時,正好碰上紅燈,記者的車還沒停穩,便從路邊上來一名20歲左右的小伙子。由于當時車上坐了四個人,小伙子分別向前座和后座各投了2張傳單,傳單上印的是山東某房地產廣告。很快紅燈變成了綠燈,小伙子迅速穿過車流,回到路邊,等待下一次紅燈。
后來,記者找到一位同樣在車流中發傳單的小伙子,他告訴記者,像他們這樣發傳單的大多是在校大學生,利用暑假時間掙點生活費。之所以選擇在馬路上、車流中派發傳單,是雇他們發傳單的人要求這么做的。
從安全和城市文明建設的角度出發,這樣的不文明行為必須加強抵制。車主李先生向記者表達了他的看法:“這樣的行為不僅危險,而且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有損公司形象,反而對宣傳起到反作用。”
私家車隨意停放,占用道路
“這一帶道路成為‘停車場’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來這里辦事的私家車都隨意停放在路邊,占用非機動車道,我們騎自行車的都不知道該走哪了。”一位經常騎車行走在洞山中路的王女士向記者說道。
8月27日,在洞山中路政務中心門口,記者看到,門前的非機動車道上排著一排私家車,大約近20輛,人行道上也停著數十輛私家車。經觀察,大多數車主是去政務中心辦事的,平均每輛車要停留半個小時,已經嚴重影響到非機動車道的使用。車輛無序停放在街頭已經成為一景了。對交通與市容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要想使道路變得寬敞整潔,不僅要靠執法人員管制,更要靠市民自覺地遵守規章制度,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的士變道、掉頭,任意而為
8月27日,記者在國慶路工商銀行公交車站看到,一輛正行駛在快車道上的出租車看到有市民招手,便迅速將車輛停在快車道上,并按喇叭示意乘客上車,罔顧乘客的生命安全和道路交通制度。除此以外,很多出租車為了躲避等待紅燈的時間,躲開攝像頭的拍攝,隨意將車轉向人行道上行駛,不顧行人,占用非機動車道或人行道。
“有次我坐出租車,司機在快到紅綠燈時,看到還剩余幾秒的綠燈時間,便猛踩油門差點撞到準備過馬路的老太太。”一市民告訴記者,記者在學院南路看到,路邊有人一招手,出租車就快速變道、掉頭,無視在道路中行駛的其他車輛。
出租車作為城市一道流動的風景,代表著城市的形象。然而,出租車行業中存在的不文明現象,卻成為馬路上的不和諧音符。
貨車占道攬客,“逼”走路人
“在學院北路與園南路交叉口兩旁經常停放著很多大貨車,每到周末,這條道路都非常擁堵,開車走這條路非常得痛苦。”家住東苑小區的胡先生向記者反映。
8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學院北路與園南路交叉口,看到在路的兩側,一輛接著一輛的貨車停放在人行道上,行人只能走到機動車道的一側。據了解,這條路上停放貨車的現象已經很多年了,這里已經成為了一個貨車攬客市場。“真希望他們把這條道路給市民讓出來,有個走路的空間,有安全感,要不然都是車,根本沒法走。”居民張女士說。在采訪過程中,居住在附近的居民,都希望將這個大貨車攬客市場轉移到一個不擾亂居民生活的地方,因為大貨車亂停在人行道上,不僅擠占公共道路,也影響市容市貌,擾亂交通秩序。
(記者 馮登成 顧成家 馬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