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記者兵分多路,深入到各行各業,親身感受了那些普通勞動者在高溫下揮汗勞作,為我們的城市及廣大市民送來的陣陣清涼——他們是夏日里的“清涼使者”
從7月初至今,高溫天氣始終籠罩著江淮大地,淮南的氣溫也已頻頻攀升至38攝氏度,很多人選擇足不出戶,在家中享受炎炎夏日的清涼。而不少人可能沒有注意到,那些在烈日下忙碌的人:空調安裝工、送水工、自來水管道搶修工……是這些“清涼使者”的辛勤和汗水為我們送來了一絲清涼。本報記者走進他們,去探訪那些在烈日下忙碌的“清涼使者”,感受他們的默默奉獻和勞苦艱辛。
空調安裝工:奔波在熱浪中,給別人送去清涼
一年最熱的季節是他們最忙的時候,被太陽一烤就是幾個小時。每天都是騎著摩托車走街串巷,伴著高溫,流著大汗,忙了東家又忙西家。他們就是為人們送去夏日里清涼的空調安裝工。昨天,記者跟隨他們中的兩個人,一起感受辛勤的空調安裝工人夏日里的工作狀態。
上午8點:參加每日晨會。42歲的宋斌師傅、40歲的唐師傅和其他安裝工準時趕到三菱空調專賣店公司參加每日晨會。簡短的晨會后宋師傅和唐師傅領了工作單。
搭檔好多年的兩位師傅領到今天的工作單,一共有6臺空調要安裝。干的活還好路程不是很遠。一家在金地國際城,其余的三臺空調都是一家單位安裝的大型空調,另外兩家在優山美地小區,宋師傅開始備料,唐師傅檢查裝箱,螺絲、充氣鉆、電線等裝滿了工具箱。這工具箱可不輕,有30公斤重。收拾停當,二人騎摩托車出發了。雖說事先電話已問清了地址,可從前鋒專賣店出發到金地國際城小區后還是一路走一路問,才找到安裝空調的那戶人家。
上午8點50分:走進第一家。第一家是金地國際城23號樓的一戶人家。剛剛裝修沒多長時間準備在8月底結婚,房主在前鋒的三菱空調專賣店買了一臺掛機空調。
一進門,宋師傅、唐師傅就麻利地鋪開墊布,卸下背在身上的繩索、工具箱等物品。宋師傅耐心地上前與房主核對票據和空調型號,建議安裝位置,隨后拆封組線;唐師傅開始在四樓外墻上固定機架,里里外外跑了好幾個來回,安裝時宋師傅發現一根電線有點漏電,連忙喊來房主看,并及時幫助處理好。好在該住戶要求安裝的位置不是很困難,宋師傅、唐師傅這臺空調安裝的還是比較順利,安裝完畢后通電調試。上午9點多的太陽火辣辣的,二位師傅忙得汗珠不斷往下滴,頭發像水洗過一樣……終于安裝完畢。宋師傅開啟空調,等待三分鐘,看看是否正常制冷。每裝一臺空調,這都是一道不可少的程序,這三分鐘對空調安裝工是難得能享受的清涼時刻。
上午10點10分:完成第一單。記者悄悄地看了一下手表,一個多小時完成了第一單任務。宋師傅、唐師傅一邊收拾工具,清理安裝垃圾,一邊交代客戶使用事項,最后填寫回執。房主看著忙里忙外渾身濕透的二位師傅,早已讓家人切開了西瓜,幾次三番催他們吃都被婉言謝絕。出門的時候二位師傅已渾身濕透,唐師傅穿的一件淺藍色衣服被汗水浸得變成了深藍色,宋師傅卻笑著說:“這太正常了,每天從接單出門到回公司報告,衣服就沒干過。”宋師傅說:“還好,最忙的時候一天干上個八九家是常事,從早上7點多出來一直干到晚上十一二點多鐘,畢竟一年也就忙這幾個月,咬咬牙也就挺過來了。”
上午10點30分:兩位師傅趕往了第二家。這家單位一次要安裝三臺空調,三臺空調有兩臺是5匹的會議室空調,一臺是壁掛空調,安裝有點難度。看著搬運工在往四樓扛空調,宋師傅也閑不住還時不時起身幫搬運工一把,宋師傅說,他們搬運工比我們辛苦,這一臺空調的室外機都有200多斤重,他們一個人要扛上4樓,我們和他們相比工作還是比較輕松的。
在這個閑暇的時間,宋師傅和唐師傅與記者聊了起來,宋師傅告訴記者,他在7年前就開始安裝空調了,當時單位效益不是太好,他買斷了工齡,和唐師傅一起學習了空調的安裝技術,這一干兩人搭檔了7年,這7年他們早出晚歸,辛苦是辛苦,但生活上改善了很多,兩人配合默契,也比其他的安裝工安裝的多,收入也相對多點。宋師傅指著正要安裝的三臺空調說,這兩臺大型空調的安裝,就要動點腦子了,一個是空調的室外機重量重,安裝的位置特殊管道不夠長,需要加銅管。就這三臺空調安裝好估計要4個小時左右。我們現在在夏季是上班有點,下班沒有點。雖然給別人送清涼裝空調,可我們卻沒有時間在家享受空調的涼風。
宋師傅說:“客戶滿意,心里就舒服。平時走在小區里,我最關心我裝的空調,每一臺安裝的空調我都能記得,每當看到它們在呼呼運轉時,心里都樂滋滋的。”
送水工:每天工作11小時至少送2000斤
連日的高溫,促使市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飲用水驟增,配送純凈水的工作也因此“熱”了起來。酷暑時節,頂著烈日,騎著三輪車的送水工人成了城市一道風景線,他們穿行在淮南的大街小巷,將清涼的純凈水送到每一處需要的地方。
據記者了解,夏季與其它季節相比,純凈水送水量要多出大概三分之一。自6月份,氣溫達到30攝氏度開始,送水量便急劇增加。
今年41歲的連師傅是淮南匯康純凈水公司旗下的一名個體送水工,已從事送水工作13年之久。8月1日下午3點左右,記者輾轉來到連師傅的店面,遇見連師傅正在往某超市送水,記者等了大概20分鐘,才看見烈日下曬得黝黑、滿頭大汗的連師傅騎著沒有任何棚蓋的三輪車趕回來。
連師傅帶我們進入到店面內,桶裝純凈水和瓶裝純凈水幾乎堆滿了整個房間,店面內的溫度明顯比室外高很多,置身其中如同置身一個大蒸籠。在與連師傅幾分鐘的談話中,連師傅就接了2桶送水電話。連師傅說,現在正值夏季送水高峰期,每天早上7點半開始送水到下午6點半下班,要求送水的電話便一直響個不停,基本無法正點吃飯,所以平常早上出門就將午飯帶到店面,送水間隙就是吃飯時間,有時送水送到哪條街就在那條街找個地兒隨便吃點。另外,由于天氣炎熱,工作繁重,連師傅每兩三天就要喝掉一大桶純凈水。
連師傅提供送水服務的家庭和單位達到1000多戶,有些大半年都不需要送水的家庭,到了炎熱的夏季,也會要求送水。現在平均每天,連師傅要外送七八十桶純凈水,其中,星期一單位上班,送水集中,送水桶數最多,可達90余桶,而連師傅的小三輪車每車一次性只能送三十余斤的純凈水十來桶。即便按照每天送水70桶計算,每桶純凈水重達30斤,連師傅一天至少要送出2000斤純凈水。
如果遇上附近哪個小區停水,連師傅的純凈水便成了“救急水”,這也是夏季純凈水需求量增大的因素之一。前幾天,公安小區停水,連師傅拉著準備配送的10桶純凈水,經過該小區時,就全部被該小區的居民攔下“打劫”一空。
酷熱的天氣,驟增的送水量,再加上現在許多居民區以及部分單位沒有電梯,造成了夏季送水工的工作較其它季節艱辛得多。連師傅告訴記者,曾經有一次,在沒有電梯的情況下,他一口氣送了6個六樓的桶裝純凈水。說起當時的感受,連師傅說“一趟比一趟艱難,一趟比一趟汗流的多,到最后一趟時,雙腳幾乎已經抬不起來了。”連師傅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卻流露出了滿臉自豪,如同做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在談話進行到十來分鐘的時候,又一通送水電話打到了連師傅的手機上,掛斷電話后,連師傅搬了十來桶純凈水到三輪車上。夏日下午3點多鐘的烈日下,連師傅只戴了一頂帽子,在帽子上搭了一條濕毛巾,騎著沒有任何遮陽設施的三輪車,載著一車的清涼,漸漸消失在記者的視線里……
水管搶修工:搶修管道“連軸轉” 準點吃飯成奢望
8月1日中午1點半,驕陽威力充分釋放,氣溫也達到了一天中的峰值,偶爾吹過來的一陣熱風沒有讓人感覺到一絲涼意。在八公山區建南小區39號樓前,淮南首創水務西城分公司搶修隊的袁寶麟帶領著3名搶修工人正在草坪上開挖自來水管道的漏點,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挖掘,草坪上挖出了大約2平方米的大坑,從破損的自來水管道里涌出的自來水灌滿了整個大坑。
“搶修工作進展的很順利,我們已經找到了漏點,現在管道的閥門已經關小了,我們把積水排掉就可以維修管道了”,袁寶麟告訴記者,“現在還不知道管道破損的具體原因,但估計今天下午應該能修好”。這根正在搶修的自來水管道直徑75毫米,負責為建南小區39號樓的30多戶居民供水,由于這個漏點的存在,39號樓居民家中的自來水壓力偏小,影響了居民們的正常用水。“這大熱天的,誰家停水都著急”,袁寶麟說,保證居民的正常供水,成了管道搶修工人們的第一職責,即便是在管道搶修的過程中,居民家中的供水也沒有停,只是水量偏小而已。
位于建南小區的搶修點,實際上已經是袁寶麟和3名工人師傅當天搶修的第5處供水故障了。“今天上午,我們4個人先去了孔集,然后又去了李嘴孜醫院和八公山步行街,大概中午11點多到了建南小區的49號樓,中午1點挪到了現在的39號樓前,一上午跑了5個點”,袁寶麟告訴記者,好在這些搶修的難度都不是很大,有的半個小時就可以解決問題,有的時間長點,可能需要幾個小時。
由于袁寶麟和幾名搶修工人的工作范圍一般都會覆蓋整個謝家集區和八公山區,所以基本都是“連軸轉”,永遠都處在隨時待命的狀態,已經沒有上班和下班的界限。“哪里漏水我們就盡快趕過去”,袁寶麟說,當天的中午飯,他和幾名工人就是在路邊小店一人吃了一碗炒面對付過去了。
幾乎就在同時,淮南首創水務西城分公司的另一組搶修人員在位于謝家集區的淮南市第四人民醫院門前開始對一處漏水的水閥進行維修。“這個水閥主要承擔向第四人民醫院以及臥龍山路以南一大片居民區的供水,水閥已經開始漏水,我們現在要把水閥鋸開,換上新的配件”,這一組搶修人員的隊長王黎告訴記者,因為這個搶修的工作量不大,估計半個小時就能結束。在完成了第四人民醫院門前的搶修任務之后,他們還要“轉戰”望峰崗,那里還有2處水管泄漏需要去檢查和維修。
淮南首創水務公司西城分公司肩負著謝家集區和八公山區共2個區的供水任務,負責搶任務的搶修人員也被分成了2個隊,一共23個人。可是,從6月份開始,每天的搶修任務迅速攀升,進入7月份,每天的搶修任務量較春秋季節幾乎翻了一倍,每天至少要搶修10處以上,而水管受損的原因主要包括管道爆裂、施工受損等。“每年的夏季和冬季,是我們搶修人員最為繁忙的時候”,淮南首創水務公司西城分公司副總經理周士喜告訴記者,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熱脹冷縮,一到夏季,天氣炎熱,一些材質稍差或使用年限較久的供水管道脹裂,出現漏水現象;另一個原因是由于夏季用水量大,幾乎每天的供水量要比春秋季節高出三分之一,大用水量導致一些樓層較高的居民家中水量偏小甚至停水,為了保證他們的正常用水,必須對供水管道加壓,加壓導致一些在正常水壓下安然無恙的管道開始出現問題。
“辛苦點倒也沒什么,有的時候工作中會遇到一些停水用戶不理解的行為,讓人心里添堵”,多年負責供水管網故障搶修的經理路愛國無奈地說,“我們搶修人員都是盡可能快的恢復供水,但搶修需要時間,需要廣大用水的居民能夠對我們多一點理解”。
(記者 馮登成 顧成家 馬南南 實習生 周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