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新區基礎設施建設系列報道之供氣篇——
聊一聊新區居民的供氣情況
俗話說,柴米油鹽醬醋茶。居民家中的燃料竟是排在第一位的。如今,城里人的“柴”,主要是指天然氣。那么,山南新區燃氣管網如今建設怎么樣了?市民入住山南新區新建住宅小區能否用上天然氣?……關于山南新區天然氣供氣的一個個問題直面而來,牽動著許多市民的心。近日,記者采訪了負責山南燃氣管網建設的淮南中燃公司負責人,得知山南新區燃氣管網已建成通氣,可直接接入具備通氣條件的企業和新建住宅小區內。記者又走進山南新區部分小區居民家中,實際感受了已經用上天然氣的居民的家庭生活。
燃氣管網已建成通氣,具備條件用戶可即開即用
“經過八九個月的建設,我們終于在2011年年底使山南新區燃氣管網建成通氣。”淮南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經營部經理姚多利對記者說。山南新區燃氣管網建成通氣意味著天然氣管網已覆蓋整個山南新區。
“去年年底,我們首先開通了半山家園小區的天然氣,隨后是廣弘城、西湖春天,只要是交付使用的小區,我們都保證及時供氣。”姚多利向記者介紹。據了解,今年年初至今,山南新區部分小區陸續交房,在交房前,各開發商、小區物業公司及時和中燃公司聯系,中燃公司則組織工作人員多次在各小區交房處免費為業主辦理開戶手續,避免了業主來回奔波之苦。
如今,山南新區已有部分業主入住,天然氣使用情況怎么樣?記者專門走訪了山南新區部分小區。廣弘城國際社區67號樓403室的劉女士已入住月余,劉女士稱當時拿房時就辦理了燃氣開戶手續,入住后也一直有天然氣可用,這一點不用擔心。劉女士還專門打開了自家的燃氣試給記者看,藍色火焰起伏地跳躍著,燃燒著。
“現在我敢說,在已經建成的小區,只要業主一個電話,最快一個小時后,我們就能保證業主家中及時通氣。”姚多利經理自信地說。
新區道路鋪到哪里,燃氣管網就建到哪里
在淮南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辦公室,一張燃氣管網線路圖映入記者眼前,密密麻麻但又條理清晰的燃氣管網像血管一樣遍布山南新區。
“在山南新區,燃氣規劃建設與城市道路建設同步。道路鋪到哪里,天然氣管網就建設到哪里。”淮南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朱慶衛向記者介紹,燃氣管網隨著城市道路建設而延伸,燃氣管網建設屬于市政基礎建設,其規劃一開始就被納入山南新區總體規劃當中。朱慶衛告訴記者,目前,山南新區正在建設的燃氣管網有5條,分別是經六路(青桐大道)、經七路(迎客松路)、經八路(國槐路)、緯四路(和悅街)、緯七路(春申大街)。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結合燃氣管網規劃,我們適時調整施工進度,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山南新區燃氣管網建設任務。目前,山南新區燃氣管網主體工程建設已經完成。”據朱慶衛介紹,在山南新區,燃氣管道規劃建設總投資約3.2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2億元,今年再投資6千萬元用于第二通道次高壓管網和新建小區等方面的燃氣管網建設。
“自身具備通氣條件的企業和新建小區,只要有開通意愿,來申請開通,我們公司會隨時開通保證及時供氣。”朱慶衛表示,燃氣管網已經輻射到早期入住的企業和建成的小區,順利實現對山南新區重點工程項目日芯光伏項目的供氣,同時對已入住新建小區供氣達到了一萬戶。
詳細規劃燃氣管網天然氣從2個預留次高壓管道接入山南新區
城市建設,規劃先行。如今山南新區一些企業和居民順利用上“舒心氣”,就得益于前期山南新區燃氣管網的規劃。記者看到,在氣源規劃方面,淮南市天然氣利用工程在實施時已考慮到了南部新區的用氣,已在中心路與九王路交口處及泉山路預留了2個次高壓管接頭及閥門。南部新區的天然氣將從預留的2個接頭處引入,最大供氣壓力為1.6MPa。
根據規劃,淮南中心城區次高壓管將聯網供氣,通過次高壓管網將東部城區、西部城區、南部新區的主供氣系統聯為一體,以實現中心城區次高壓輸氣管網及調峰儲氣設施共享,提升中心城區供氣的可靠性。山南新區的次高壓管網為中心城區次高壓管網的一部分,次高壓管網設計壓力1.6MPa,管徑DN400,管長14千米。
上設標志樁,下鋪警示帶對已建成的燃氣管網進行多重保護
淮南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朱慶衛介紹,為保護山南新區這些燃氣管網,山南新區管委會非常重視,對已建成的燃氣管網進行備案,并要求其他單位新建項目必須報送審批和備案,防止后來施工建設造成燃氣管道損壞。同時,在鋪建燃氣管道時都會在離管道0.3米的位置鋪上一條15厘米寬的警示帶,這條警示帶離地面還有0.8米深。另外,在地面位置還設置了燃氣標志樁來提醒。
“天然氣還是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一些施工單位盲目施工,很容易造成管道破裂,天然氣一旦泄漏,如遇明火便會很危險。所以,現在山南新區的天然氣管網雖已鋪設完成,但對于我們來說還是時刻關注著,也希望相關施工單位在施工時一定要先了解地下管網的鋪設,再進行開挖,以免造成意外。”姚多利經理建議道。
圖一為廣弘城國際社區67號樓一住戶廚房開啟燃氣
圖二為山南新區天然氣管網規劃圖
(記者 馮登成 王玲 張明星 實習生 丁唯韋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