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私家車數量的快速增加,小區內停車成了大難題,很多小區內的道路基本都會被車輛占據一半地方,造成道路狹窄,也因為如此,小區內交通事故也時有發生,而造成小區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往往是駕駛員開車車速過快所致。
小區內交通事故屢屢發生
6月30日,家住龍眼村的一位市民反映,當天晚上8時許,他們一家人散步回家,在進入小區時一輛出租車快速地從小區內駛出,該市民躲閃未及,胳膊撞到了出租車的后視鏡上,所幸未造成大礙。也就在前不久,該小區一車主駕駛車輛進入小區時竟軋到了一居民的腳,雖然也無大礙,但兩人在小區門口理論許久。更悲慘的是,前不久在另一小區內,一車主在倒車時竟然撞到了一個正在玩耍的小孩,造成孩子身亡。屢屢發生在小區內的交通事故雖然多數為輕微擦傷,但每每想起都會讓小區業主們后怕,不少業主對小區內交通安全更加關注。
限速標志形同虛設
7月1日當天,記者走訪了我市多個小區,在各小區的入口處都發現有醒目的限速標志,甚至有些小區內更是多處設置了限速標志和禁鳴標志,只是每個小區的最高限速并不統一,有的小區限速15公里,有的小區限速10公里,甚至還有小區限速5公里。記者在部分小區的主要道路旁,對行車車速進行了調查,發現經過的車輛無論是小型車、電動自行車或是電動三輪車,幾乎沒有一輛車按照小區的最高限速行駛的,有的小車行駛車速更高達40公里以上。一位車主告訴記者,雖然他所在小區限速15公里,但平時在小區內行車很少按照這個規定行駛。也有車主覺得限速設置不合理,如果限速5公里的話,這車子根本沒法開。
人車混雜,小區業主很反感
龍眼村小區是一個新老混合的小區,逐漸增加的私家車讓該小區顯得很擁擠。每到上下班時,小區內陸續進出的私家車和出租車穿梭在人群中,本該走在小區道路上的居民則被催促的喇叭聲趕到了道路兩旁的草坪上,居民們或等待車輛駛過再走回道路上,或只能從草坪上小心翼翼地走回家,盡管如此,大家還是會時刻擔心隨時駛來的車輛。小區業主王女士就對一些駕駛員特別反感。“小區內一半路面都被車輛占了,本就窄的道路還人車混雜,最可氣的是有些駕駛員進入小區內車速都不減,甚至是摁著喇叭沖過來,速度快得嚇人,這讓我們居民在小區內都不能安心!
物業:我們沒有執法權
對于小區內交通問題,許多小區物業也表示很難解決。在南山村小區,記者采訪了該處的物業人員,物業人員稱,為了小區居民安全,他們在小區門口及小區內都設有限速標志,在小區門口還設有減速帶,也是為了讓進出小區的車輛車速降下來,可有些司機并沒有遵守規定,出現交通事故后,物業也無權處理。據了解,對于小區內出現的交通事故,《物業管理條例》并沒有進行說明,也就是說物業并沒有處罰權。為此,小區物業為了更好地管理小區交通問題會自行對車速進行限制,多為5-20公里/小時,對于一些超速行為,小區物業也只能做到提醒和勸阻。
交警:駕駛員自覺最重要
記者從淮南市交警支隊宣教科了解到,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七條規定,在單位院內、居民居住區內,機動車應當低速行駛,避讓行人;有限速標志的,按照限速標志行駛。雖然有這項規定,但住宅小區、單位院內道路并不屬于道路交通管理法規中的“道路”,也就是說平時在道路上執法的交警也沒有明文規定可在小區里執法,如果發生車禍,還是由該小區所在的派出所先受理,然后再由相關部門處理。因此小區內的交通秩序關鍵還靠駕駛員自覺遵守和物業公司的精心管理。
圖:設立在南山村小區內的限速和禁鳴標志。
(記者 王玲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