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耕巍巍,淮水湯湯,西漢劉安,淮南為王;淮南千古,劉安所倡,文化勝地,有我淮邦;近百年來,淮南開始與煤結緣,煤電產業成為淮南經濟的支柱,煤礦工人的辛勤奉獻已經融入淮南這座城市的血脈;數十年來,淮南人吃苦耐勞、兢兢業業,用自己的雙手開創了今天淮南的城市新貌。
站在今天的時間節點上,回溯歷史,回首過去,再看看現在的淮南,這座城市的每次歷史變遷都被用心記憶,細心講述,而不同的是,有人用筆、有人用口,卻不如用廣場游園和雕塑來講述更為生動。
火車站廣場:外地人眼中的淮南地標 淮南人眼中的回家航向
淮南火車站廣場,每天迎來送往遠客近親,不僅是淮南的城市窗口,更是淮南人回家的航向。
“每年春節前,我都拖家帶口從廈門回家過年,只要我一踏出淮南火車站的出站口,看到火車站廣場和廣場上屹立的淮南王雕塑,我一下子就感覺到,我到家了”,長期在廈門工作的淮南人張先生如此詮釋火車站廣場和淮南王雕塑在他心中的意義。現已定居廈門的張先生只有在春節期間才能回到家鄉看看,每當他的孩子和妻子問及淮南時,他總是滔滔不絕的講述著淮南的歷史,在有一年下火車的時候,他還帶著孩子站在淮南王劉安雕塑前給孩子講述淮南的歷史,他想通過這樣的講述告訴自己未成年的孩子,他的根在淮南。
這個占地0.86公頃的廣場,精心種植著金葉女貞、紅葉小檗、蔥蘭、雀舌黃楊、高羊茅等各色植物,廣場西側是一片供乘客休息的園區,每棵樹下都安放著圓形的長椅,供出門遠行的人歇歇腳。高大雄偉的淮南王雕塑,總是最先贏得初到淮南的外鄉人的目光,駐足觀賞雕塑的游客們,通過閱讀雕塑四周的文字和浮雕,可以簡單了解淮南的歷史和文化。
這座淮南王雕塑,已經屹立在火車站廣場上15年了。1997年12月26日在火車站廣場落成。雕塑題材鮮明,造型生動,反映出淮南王的歷史人物氣魄,雕塑上部為淮南王劉安騎著一匹奔馳的戰馬,為銅質雕像。據記者了解,塑像高5.2米;基座為石材,長4.9米、寬2.8米、高10米,基座四周鑲嵌漢白玉浮雕,主題分別為“著書立說”、“招賢納士”、“發明豆腐”、“銘文題字”,除了漢白玉浮雕外,雕塑基座均由花崗巖構成,基座底盤分兩層向外延伸。
現如今,火車站廣場和廣場上屹立的雕塑已經成為了淮南的形象之一,它向人們述說著淮南這片土地悠久的歷史,也展示著今天的淮南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
謝家集三角游園:難忘煤礦工人風采
淮南作為一座緣煤而建的城市,很多普通市民的家庭都與煤礦有著密切的關系。家住淮南市謝家集區的小周,出生于一個煤礦工人家庭,盡管剛過而立之年的小周現已成了一名醫生,遠離了礦區,但他依然對煤礦有著特殊的感情。
“盡管我父親就是煤礦工人,但我對煤礦工人最直接的認知并不是來自我父親,而是來自謝家集區三角花園的那個煤礦工人雕像”,小蔡告訴記者,那時候,他只有七八歲,沉默寡言的父親很少向小蔡說起井下工作的場景,但父親身穿工作服、頭戴礦燈、脖子上系著白毛巾的形象,小蔡卻是牢記在心。“我小時曾站在雕像下面,仔細看過那尊雕像,父親的樣子就和那個煤礦工人雕像一模一樣,我已經不記得,是我先記住了父親的模樣,還是先記住了雕像的模樣”,小蔡動情的告訴記者,在他幼小的記憶里,那尊雕像就已經和父親的樣子劃上了等號。
那尊煤礦工人雕像,已經在謝家集區三角游園屹立了18年。雕像由三位煤礦工人塑像組成,意在展示淮南煤礦職工的風采。塑像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紫紅色,基座六角形,高2米,長寬各3米,該塑像由謝家集區建于1984年,塑像藝術造型水平較高,雕刻功底較好,人物形象豐滿,題材貼切。
煤礦工人雕像所在的三角游園,占地0.35公頃,位于蔡新路南頭、夏郢孜立交橋北側,種植的植物包括紫藤、香樟、黃楊等,另外還有長廊、假山、雕塑、涼亭等景觀。作為老煤礦較為集中的謝家集區,這個游園建設較早,為煤礦集散區域增添了一抹現代園林城市的綠色景觀。
文化廣場:銘記先輩壯舉 感受生態和諧
位于淮南市美麗的洞山大道南側的文化廣場,占地面積近兩萬平方米,種植的楓楊、馬褂木、柳樹、雪松、石楠等綠化植物四季常青,西側的池塘噴泉、假山流水相得益彰。每天附近的居民在這里晨練休憩。文化廣場,現在已成為淮南人最為熟悉的廣場之一。
可很多人不熟悉的是,文化廣場的前身是紀念碑游園,其名稱源自屹立在此的大鵬展翅雕塑,它原本是為了紀念和表彰參加洞山路會戰的單位及會戰者而建。由于紀念碑游園已為廣大市民所熟悉,特別是大鵬展翅雕塑,許多市民對其已有很深的感情,2006年文化廣場改造時,保持了原有格局不變,大鵬展翅雕塑被重新設計制作安裝,寓意淮南跨越發展、迅速崛起。雕塑用青銅材質,雕塑基座、雕塑臺基、雕塑四周均用花崗巖材質,色彩為暗紅灰,色彩質感均與雕塑協調。文化廣場的改造則重點進行文化主題的突出和深化,豐富了游園內涵,提升了其品味。
今天人們所看到的文化廣場,其設計以“人與自然和諧”為理念,充分運用自然石材、樹木、花草、流水等自然元素,水景突出山水文化。
如今已退休在家的王女士,每天兩次光臨文化廣場已經成為了她的生活習慣,健身娛樂是她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王女士告訴記者,文化廣場和廣場上的大鵬展翅雕塑是為了紀念那些曾經為淮南做出過貢獻的前人,同時也為生活在當下的年輕人講述著以往那些激情燃燒的建設事業,享受現在,不忘過去,是建造文化廣場的深層含義。
圖一:淮南火車站廣場一角,已經成為很多候車人的休息區域。
圖二:文化廣場生態環境優美,每天吸引無數市民來此晨練休閑。
圖三:淮南王雕塑已經成為了淮南的標志性雕塑之一。
圖四:雕像中煤礦工人的颯爽英姿成為一代淮南人永不磨滅的記憶。
(記者 馮登成 顧成家 馬南南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