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公共客運管理辦法》1月1日起施行
公共客運公交優先
《辦法》為公共客運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明確了方向
從2012年1月1日起《淮南市公共客運管理辦法》開始施行。《辦法》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確了淮南市公共客運的公益性事業性質,并指出,公共客運事業的發展,在財政政策、城鄉規劃、用地保障、交通管理等多個方面體現公交優先的原則。《辦法》為淮南市公共客運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明確了方向。
據統計,目前,淮南市現有公共交通客運車輛890輛,其中,淮南中北巴士公司公交車571輛,城市客運中巴車259輛,鳳臺縣公交車60輛,全市公交車經營企業6家,從業人員2408人。掛靠在其中三家公司名下的259輛城市客運中巴車存在管理不善、爭搶乘客現象,已發生數起重大責任安全事故,嚴重危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隨著淮南市經濟快速發展,農村班線客運車輛已遠遠不能滿足群眾出行需求,一些鄉鎮要求通達公交車輛的愿望日益迫切。自體制改革后,公共交通行政管理職能由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轉移至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由于執法主體的變更,以前有關公共交通管理法律法規已不適用于現在的管理,所以亟需出臺相應的管理制度,明確行政執法主體、進一步規范經營和設施建設管理。
《辦法》以八章四十二條的篇幅,對公共客運行業的規劃建設、經營許可、經營服務、設施管理、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嚴格規定。按照《辦法》規定,公共客運是公益性事業,政府應當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在財政政策、城鄉規劃、用地保障、設施建設、交通管理等方面體現公交優先原則,對公共客運樞紐和場站及設施建設、車輛配置、智能公共系統建設等方面給予必要的資金和政策,并建立合理的公共客運運行機制和價格機制。公共客運企業實行公司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鼓勵公共客運經營和管理領域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及管理方法,推進智能公共交通體系建設;鼓勵發展城鄉、鎮村公共客運,統籌發展城市城區、城際公共客運;鼓勵使用環保節能和方便殘疾人上下的公共交通車輛。這些規定,既為淮南市公共客運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行政管理提供了拿捏的尺度。
(記者 顧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