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是第5個世界狂犬病日。一大早,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便在洞山中路上開展了狂犬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和健康教育活動。當天,疾控專家還呼吁:“全社會應共同關注狂犬病,市民豢養貓、狗等寵物要規范,不做與貓狗親密、親吻的動作,一旦被動物致傷,須立即進行規范處置。”
據市疾控中心狂犬病防治專家介紹,狂犬病又名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獸共患急性傳染病。狂犬病患者一旦發病,沒有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幾乎100%死亡。近年來,隨著我市“寵物熱”的升溫,被動物咬傷的市民人數每年都呈遞增趨勢。
如何才能有效的預防狂犬病呢?市疾病預防控制專家介紹說,我市狂犬病主要是被貓狗咬傷、抓傷引起,因此市民要做好文明養貓狗,規范養貓狗,及時給貓、狗等寵物接種狂犬病疫苗,降低感染風險。一旦被動物咬傷,一定要到規范的門診進行傷口處理。如果咬傷較重、傷口污染嚴重的話,可以緊急處理傷口后注射破傷風或進行其他抗感染處理。同時,還應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必要時要接種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以在很大程序上避免狂犬病的發生。
專家還提醒廣大市民,與家養的寵物狗或貓,親密嬉鬧甚至相互親吻,這看似溫馨的一幕,卻蘊藏著巨大的威脅。一旦狗、貓等動物,舔到你的嘴唇、眼角膜、肛門等粘膜組織豐富的地方,都必須按照狂犬病暴露預防最高級別處置。須注意的是,裸露的皮膚被動物輕咬,或者輕微抓傷、擦傷,應立即用20%肥皂水或清水徹底沖洗傷口,至少半小時,沖洗后用濃碘酊涂擦。即使沒有出血,也須到正規的門診進行處理。另外,專家還糾正廣大市民一個認識誤區,狂犬疫苗注射沒有24小時內有效的說法,疫苗注射原則上是越早越好,而且只要人還沒有發病,疫苗就可能發揮防病效用。
市民接種狂犬疫苗應到疾控機構、鄉鎮社區正規門診,具體詳情市民可咨詢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記者 黃媛媛 李嚴 見習記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