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一名巧手繡娘花三年時間,用百種彩線,繡成了一幅長6米,寬0.8米的《清明上河圖》
喜逢盛世繡畫卷 一針一線注深情

8月30日上午,家住淮南市大通區統建樓的羅文勤女士向記者展示了她親手繡的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記者雖然平時在絲繡展覽會上也見過不少手工刺繡精品,但還是被眼前這幅長6米,寬0.8米的繡品深深震撼。精致的構圖襯托了整幅作品的層次感,細膩的刺繡手法更給人以活靈活現的感受。
堅持三年 初衷只為孩子的學業
原來,30多歲的羅女士一直就鐘愛刺繡,當十字繡流行于世時,她就嘗試刺繡了許多作品,其中既有氣勢恢弘的《八駿圖》,也有溫馨和諧的《家》,都頗受朋友、家人和同事的好評。當記者問及羅女士為何想繡這樣一幅作品時,她面帶微笑,說:“其實這是我和我兒子的一個約定,在他上初中的時候,為了他能考上一個理想的高中,兒子在一旁復習,我就在一邊刺繡陪著他,我還許諾,如果他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就把這幅《清明上河圖》送給他當禮物,三年后,彼此如愿。”
春夏秋冬未易志 六米畫卷耗盡心血
“由于本地并沒有《清明上河圖》十字繡樣品和刺繡的彩線,我就托好友從浙江義烏寄給我,白天工作,晚上刺繡,有時為了趕進度,我甚至熬到凌晨二三點,春夏秋冬,一如既往,手指磨出了繭,刺破流血,長期坐著,就連肩周也出現了傷病。”羅文勤女士這樣描述自己的刺繡歷程。她的眼睛注視著畫卷,滿滿的全是喜愛。據羅女士介紹,這幅刺繡一共用了一百多種彩線,三年的時間,陪著她的就是一本刺繡說明書,一根繡針,一張桌子,一個坐墊,雖有難處,但家人給了她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用畫卷展示新時代的美好生活
一針一線總關情,一筆一劃亦有意,俯瞰整幅刺繡,一種自然的生活氣息便撲面而來,彎彎的拱橋上人來人往,漁民劃著船槳賣著農貨,高高的酒樓朋客滿座,波光粼粼的水面泛著晶瑩的光,岸邊的柳樹搖曳著身姿。宋代的張擇端用自己的畫筆描繪著生活的繁榮與富足,而羅女士則用手中的繡針表現這個時代的圖畫,家鄉變美了,生活更好了,同樣的畫卷,不同的時代,卻是同樣的心情。“我就是想用這幅畫來表現現在的生活,時代在進步,我們很知足。”羅文勤女士說道。
獻給豆腐文化節 這是一份心意
值淮南一年一度的豆腐文化節來臨之際,羅女士這樣說:“我兒子已經同意把這幅十字繡裝裱起來,獻給豆腐文化節有關機構,算是我們對家鄉文化的一點貢獻。”
圖:十字繡《清明上河圖》
(記者 朱其好 實習生 蒲娜娜 李振 姚保軍 朱亞男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