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6月6日電(記者 蔡敏 李云路 許曉青)39歲的施小菊每周三下午準時坐在個人創辦的“職場工作坊”,義務為遇到職場困惑的青年人提供方法建議或進行心理疏導。作為安徽省合肥市財富廣場“樓宇黨支部”的書記,她用這種方式去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要求。
擁有10年黨齡的施小菊現就職于新安人才網。幾年前因為工作變動,離開了就職多年的國有企業,組織關系介紹信一直放在個人手中,成了一名“口袋黨員”。
“‘樓宇黨支部’讓我從孤獨的‘口袋黨員’重新回到了黨組織的懷抱。”施小菊望著辦公桌前擺放的“黨員先鋒崗位”標識,欣慰地說。
這位財富廣場“樓宇黨支部”書記,下班后還經常組織黨員舉行讀書沙龍。26個平均年齡僅有25歲的年輕黨員,最近正在一起分享《向毛澤東學管理》一書的讀書心得,這是一本分析如何運用毛澤東戰略思想指導現代企業管理的熱門書籍。
近年來,隨著中國城市經濟的發展,商務樓宇、商品住宅日漸增多,越來越多施小菊式的黨員脫離了國有單位——這些單位都擁有結構完善、統一管理的黨組織,來到這些樓宇中創業、安家。在這里,黨員們來自四面八方,常常連彼此認識都談不上。
包括北京、上海、合肥在內的許多城市正在探索成立的“樓宇黨支部”,將這批“飄”在外面的黨員重新凝聚起來。
根據中共黨章的規定,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中介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
擁有16家世界500強企業的財富廣場寫字樓還成立了專門的“樓宇黨委”,下轄17個黨支部。結合“樓里”年輕人多、知識分子多的特點,還開辟了供黨員進行思想交流碰撞的“樓宇黨建論壇”、黨員QQ群等。
“成立黨支部后,黨員佩戴黨徽上崗,發揮模范作用,帶動了其他員工積極進步的動力和熱情。”新安人才網CEO何德球說。
過去一直忙于生意“無暇”入黨的何德球最近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發現企業里最優秀的員工常常都在黨支部里,作為領導我必須接近他們。”他說。
除了“樓宇黨支部”,“外企黨支部”也是中國獨創的一種新的黨組織形式,這是伴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而出現的。而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在“資本家”管理的企業里,出現中共黨組織只能是一種情況:它是為了推翻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
位于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世界五百強”企業羅氏制藥旗下的羅氏研發(中國)有限公司,早在2007年就試點建立起外企黨支部,現在這個支部里有20多名黨員,相當一部分是擁有碩士博士學歷的醫藥高新科技研發人員。
“黨支部的活動在企業里是公開透明的,如果有支部活動或民主生活會,都會通過公司內網發布通告,外籍老板都能來旁聽和發言。”首任黨支部書記洪滌說,“房價上漲、醫保改革、食品安全等民生議題往往是我們民主生活會上激辯的話題。”
見證企業黨支部成立的羅氏前任總經理安德利說:“我發現身邊不少研發人員,特別是敢于承擔重大新藥研制項目的工作人員,他們大部分都是中共黨員,這令我對中共黨員有了新的認識。”
他認為,這些黨員幫助企業實現了發展,對繁榮經濟有好處,企業也與黨組織實現了和諧共處。
據了解,在外企密集的一些沿海發達城市,外資企業建立基層黨組織的比例相當高。例如在江蘇省的蘇州市,外商投資企業超過6000家,建有1000多個黨組織。
外企建立黨支部,與中共積極解放思想有關。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載入黨章。它要求把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引導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新社會階層”中的先進分子被吸收到黨內。
去年“七一”前夕,胡錦濤總書記就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出“進一步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全面推進各領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形成科學嚴密的組織架構,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社會覆蓋”、“進一步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等多項要求。
據中組部統計,中共基層組織已從1978年的211.6萬多個發展到2009年底的379.2萬多個。中共黨員總數約為7800萬名。
就在離財富廣場不遠的合肥市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城隍廟里,另一種被稱為“市場黨支部”的新型黨組織同樣也在近年來聚攏起一批經營戶黨員。
城隍廟服裝黨支部、古玩黨支部、百貨黨支部……以市場經營類別命名的各種黨支部積極組織開展“黨員誠信經營示范戶”掛牌活動,邀請黨員經營戶代表和工商、稅務、市容等管理部門負責人面對面交流,幫助經營戶們解難釋疑。他們的作用,是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河水,流動得更活暢。
事實上,像樓宇黨支部、市場黨支部、外企黨支部等,是走過90年的中共順應時代變化,探索出的更廣泛凝聚黨員、更密切聯系群眾的方法。它的目的是要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還看到了這樣的一些新型黨組織:網上黨支部、手機黨支部、農民工黨支部、建在企業項目和工地上的項目黨支部、建在農村產業鏈和專業協會上的農產品黨支部……越來越多的黨支部延伸了中共的觸角,增強了黨員歸屬感。
安徽省蕪湖縣建立的流動黨員“網上黨支部”,成為家鄉黨組織與流動黨員交流學習的平臺,每月一次的主題活動、每季度一次的黨課、每年一次的黨員民主評議,全部通過網絡實現。
目前,全縣已有120多名流動黨員加入“網上黨支部”,上傳各類信息及學習材料30多萬字。
經濟發達省份江蘇的一些地區創建“手機黨支部”,利用手機提供新聞及各種黨務服務,并建立短信互動交流,聚攏起一批黨員。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網絡、手機等新媒體除了可以凝聚黨員,還有利于擴大黨內民主,保障黨員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豐富黨建手段。
中央黨校黨建專家程述表示,基層組織是中國共產黨實現組織動員的最重要載體,也是執政黨執政的最重要基礎。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具有活力的、覆蓋社會最新領域的新型黨支部,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黨的建設的最好體現。
“從總體趨勢看,哪里思想最激蕩,黨組織就延伸到哪里;哪里集聚的人氣最旺,黨組織就影響到哪里;哪里矛盾最復雜,黨組織就發揮作用到哪里。這是中共得以鞏固執政根基,廣泛聯系群眾的關鍵因素之一。”程述說。
中共的黨組織還在繼續發展,并拓展到更廣闊的空間,這顯示出世界上最大執政黨保持并提升了活力。
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將來中國有了自己的空間站,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也會堅持在太空過黨組織生活。“如果我們在太空成立一個黨支部,那或許是世界上最‘高’的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