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30日電(記者董峻)重慶市黔江區馮家街道年近古稀的村民朱德榮,有一張珍藏了58年的土地房產證。這張編號為“黔農字第零玖陸肆陸號”的“川東區黔江縣土地房產所有證”,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頒布了由中共中央建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占全國人口大多數的新解放區農村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當翻身農民將象征著封建剝削制度的地契付之一炬的時候,“耕者有其田”的夢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終于實現了。
“我是孤兒,小時候成為村民李長江的寄子。”朱德榮說,“我家和養父家都是莊稼人,靠給大戶人家耕地維持生活。得到證件后,養父高興得流出了眼淚,連連說這是我們的命根子,要好好保存。”
隨著一張張地契的灰飛煙滅,億萬中國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農村生產力徹底擺脫了封建生產關系的桎梏,勤勞偉大的中華民族釋放出了被壓抑千年的激情。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在新解放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徹底、最完整土地制度的改革。”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龔青說,“土地改革完成后,總共才4億多人口的中國,就有3億多農民無償獲得了土地和生產資料,人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及臺灣省外,全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反對封建主義斗爭取得勝利的歷史性標志。至此,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剝削制度,被拋棄在歷史的車輪之后。
土地改革運動徹底摧毀了中國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封建地主階級成為歷史名詞,農村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也為新中國的經濟恢復發展與社會進步奠定了基礎。
同時,黨依靠土地改革中形成的有覺悟有組織的階級隊伍,完成了對舊的鄉村基層政權的改造,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封建斗爭的一個偉大勝利。
內整河山,外抗強敵。在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風起云涌之時,朝鮮戰爭爆發。當侵略者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的時候,黨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艱難決策。從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到1953年7月27日,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迫使美國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取得的偉大勝利,鞏固了中國的東北邊疆,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
在進行土地改革運動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同時,黨和人民政府領導的其他各項民主改革也在全社會范圍深入展開。從農村到城市,從工礦企業到機關學校,整個社會面貌都在發生深刻變化。
--工廠里,舊社會遺留的官僚管理機構和各種壓迫工人的制度被廢除,工廠管理委員會和職工代表會議建立起來,工人得以參加工廠管理。
--家庭中,1950年5月頒布的婚姻法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婚姻制度。
--社會上,賣淫嫖娼、販毒吸毒、聚眾賭博等舊社會遺留的各種丑惡現象被徹底取締,社會風氣大為好轉。
在民主改革不斷深入的同時,圍繞恢復和發展生產這一中心工作,黨和政府領導開展了包括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新民主主義建設。
1952年,全國工農業產值和主要產品的產量均已超過新中國成立前的最高水平。新中國在戰后經濟恢復之快、增長幅度之大舉世矚目。
在歷史的長河中,短短三年轉瞬即逝。經過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項新民主主義改革,曾經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獲得全面恢復,并有了初步發展,連年的戰爭創傷得到醫治,這一切為大規模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準備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