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8日電(記者 蔡敏 李云路 沈洋 許曉青)江西省南部山區的瑞金市黃柏鄉上段村,每家每戶門前釘著一塊牌子。這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門牌。上面記錄著一個人名、職務、手機號碼,而這個人就這戶農家的幫扶干部。
58歲的農民劉國有說,他年紀大了,也沒有什么文化,記錄的東西常常忘記放在哪,只有這個掛在門頭上的聯系方式是他最方便看到的。只要有過不去的心坎、想不到的法子,他都會拿起電話給上面寫著的“鐘春林”打個電話。半年多了,這名姓鐘的市信訪局局長已經成為他無話不談的家人。
“訪民情、談政策、話發展、議對策、送溫暖。瑞金市每位干部都與20戶農家建立了對口幫扶關系。”中共瑞金市委書記陳曉春介紹。
這位50歲出頭的市委書記每晚工作返家后,一般都要回復群眾短信至深夜。“除了直接面對面幫扶結對的20戶群眾,我的手機還向全市公開,群眾發來的每一條短信我都會查辦,有的是自己直接處理,有的轉發給相關部門落實。”
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創新社會管理的一種方法。目前,中國正面臨“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后的社會發展黃金期和矛盾凸顯期”。如何順利趟過改革“深水區”并獲得民眾認可,進而保持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中共正從90年黨史中汲取養分,輔以新技術、新手段、新形式,以達到目標。
小城瑞金在中共成長史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1931年11月7日,中國共產黨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全國性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瑞金被定為首都,隨之更名為“瑞京”,成為全國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中心。
“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這是流傳至今、當年中共蘇區干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民謠”。
陳曉春認為,為人民服務是中共建黨的宗旨,經典的群眾路線也是紓解當前社會矛盾的法寶。“新時期,我們應該秉承這一精神,順應時代特點,運用網絡、手機、視頻等新技術,建立起更廣泛的民意上達通道,直面群眾利益訴求。”
一些黨史研究專家指出,從中央蘇區時期教育、司法、土地、財政等九部一局同置一間大廳,集中辦公,方便群眾辦事;到新中國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再到打破大鍋飯、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直至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廣義上說,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都在進行以服務群眾為中心的社會管理模式的創新。這使得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得到有效治理并保持穩定發展。
進入21世紀,在經濟改革和發展推動下,成立60多年、已然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新中國在社會階層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民眾利益需求結構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地區和城鄉發展不協調、收入分配差距懸殊、社會服務措施滯后等因素,導致土地征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等傳統問題進一步凸顯,勞資糾紛、債權債務糾紛等新型矛盾不斷產生。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室副主任戴焰軍分析指出,如果說眼下什么對中共構成最大挑戰,那就是執政黨在社會迅速發展并發生巨大變化的歷史條件下,能否進一步加強與群眾的血肉聯系。
“原有的權力高度集中、政府統管一切的社會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現實要求,必須探索消解社會對立情緒的新途徑,中國共產黨人正踏在社會建設與管理的新征程。”安徽省知名社會學家王開玉說。
描畫中國未來5年藍圖的“十二五”規劃綱要里,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位列16個大篇章之一。文件指出,中國將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完善維護群眾權益的機制,以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淡化命令式管理,強化利益型服務的社會管理新方法在各地涌現。在大都市上海,政府服務工作細致到為流動人口孕產婦設立“廉價產房”。從初檢到出院,順產全程花費僅千元左右。政府按每名孕產婦200元的標準對衛生機構進行補貼。
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啟動雙窯洞棚戶區改造動遷工作時,項目負責方三里街街道辦事處開通了“拆遷微博”,記錄動遷全過程,與被拆遷戶進行交流。街道黨工委書記徐文生表示,這是為了“透明公開、取信于民”,“為政府和群眾架起一座連心橋”。
貴陽市建立“百姓-書記市長(區長、縣長)交流臺”,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與黨員群眾面對面交流,并通過電視、網絡播出;開展視頻接訪,解決上訪群眾的合理訴求。
醞釀個人所得稅改革,推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是維護群眾利益的一種舉措,其核心就是要提升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調節過高收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還提出“職工工資5年倍增計劃”,要求各地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確保最低工資標準以高于GDP、高于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逐步縮小收入差距。
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浙江等地,地方政府探索不同方法建立底層人群上升通道。廣東東莞市探索制定了“積分制”落戶的相關辦法,只要工作年限、繳納社保等指標積分達標,被稱為“新莞人”的打工者就有資格落戶東莞。僅2010年,就有萬名“新莞人”取得了落戶資格。
長三角的浙江省實行與公共服務掛鉤的居住證制度。持證農民工可在社會保障、子女義務教育、計劃生育、公共衛生等方面逐步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待遇。
一些地方還明確將維護群眾利益、創新社會管理的效果納入干部評價指標和考核體系。
重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李明清說,過去,干部考核指標抽象,靠感覺打分現象突出。2008年起,重慶市推出“三維一體”干部考核辦法:工作實績,占考核總成績的70%;民主測評,占10%;委托獨立的第三方調查機構實施的社會管理民意調查,占總成績的20%。
“只有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才能確保改革工作責任到人,有序推進。”李明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