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
 
首頁 > 時政新聞 > 10年礪煉 帶來那一抹生的橘紅--國際救援隊10周年記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10年礪煉 帶來那一抹生的橘紅--國際救援隊10周年記
【字體: 】 發布時間:2011/5/16 23:05:41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新華網北京5月16日電(記者羅沙) 十年前,我國第一支國家級專業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中國國際救援隊)正式成立,標志著我國地震救援事業走上了專業化的發展道路。

    十年來,這支將“團結協作、不畏艱險、無私奉獻、不辱使命”作為指導原則的鋼鐵隊伍,在一次次國內外救援任務中一步步成長起來,成為危難時刻搶救人民群眾生命的可靠力量。同時,也是軍地共建中起到示范作用的一支隊伍。

    “我們的使命就是全力拯救生命”

    2008年5月12日夜,兩架軍用運輸機緊急降落在依然余震不斷的四川大地,一支身穿橘紅色制服、攜帶專業化救援工具的隊伍沖出機艙,橘紅色制服背后印著幾個大字——“CHINA(中國)救援”。

    巨大的災難面前,救援隊員們在地震發生后不到6小時內火速馳援,給危難中的災區人民帶來了生的希望。

    “地震災害以其突發性、瞬時毀滅性、次生災害連發性,成為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我國地震多發,加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員和財富更加聚集,使人們在應對地震災害時面對著巨大的挑戰。過去依靠簡單的工具和技術的求援方式,已滿足不了現代城市的救援需要。”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副司長尹光輝向記者講述救援隊的使命,“必須建立訓練有素和先進裝備的專業化隊伍,最大程度地滿足城市震災救援的需求。”

    在救援隊訓練基地,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介紹文字:反應迅速、機動性高、突擊力強,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是能隨時執行國內外地震緊急救援任務的國家級地震災害專業救援隊伍,其主要任務是對因地震災害或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建(構)筑物倒塌而被壓埋的人員實施緊急搜索與營救,最大限度地營救被困人員。

    “這樣的一支救援隊,既是一支多部門參與、不同行業人員共同組成,具有綜合能力的專業隊伍;也是一支團結協作、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富有成效的平戰結合的隊伍;更是一支沖鋒在搶險救援最前線的突擊和攻堅隊伍。”尹光輝肯定地說,“我們堅持科學救援,最大限度解救受困者,全力拯救生命。”

    就是這支隊伍,自組建以來,以蓬勃的生機和頑強的戰斗力享譽世界。為拯救生命,展示國家形象,增進國際友誼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2008年的汶川,這支隊伍攻堅克難,成功營救出49名幸存者;在2004年的印尼,這支隊伍醫治了1萬多名傷病災民;在2010年的玉樹,這支隊伍營救出被掩埋在廢墟深層的7名幸存者;在2011年的日本,這支隊伍第一個到達重災區大船渡市,又最后一個撤離……

    “實施地震救援的及時性、科學性與有效性,不僅反映出政府的執政能力和工作效率,更關系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關系災區成千上萬群眾的生死。”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副主任譚先鋒說,“地震救援作為一種有效的地震應急措施,是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更是拯救生命、減輕損失的需要。”

    起步晚、起點高、進步快

    “我們這支隊伍,比起發達國家起步晚、起點高,但進步快卻是世界公認的。”尹光輝回憶起十年來救援隊的成長歷程,感慨萬千。

    “在最初的日子里,救援隊員們不得不借助消防部隊的基地進行基礎科目訓練。”尹光輝說,“隨著裝備器材逐步到位,我們開始邀請國外專家、開展培訓和訓練,并派出隊員去國外訓練。同時在駐地搭建簡易的訓練場地,邊組建邊訓練。”

    “當時與國外的搜救隊比起來,我們還有差距。但是隊員們都憋著一股勁,從提升自身能力做起,堅持不懈地利用各種條件學習地震搜救技術。”救援隊“十年老隊員”王念法告訴記者。

    汶川地震后,這支隊伍在原編制222人基礎上擴編為480人,并補充和新增大量的裝備器材和工程機械。

    擴編后的救援隊,通過總結歷次救援行動經驗,充分考慮城市和山區等多種條件下救援特點,實行模塊化和機動靈活的隊伍編組方式。時至今日,這支隊伍可以分解編成3支相對獨立的救援隊伍或多支不同功能的救援分隊和醫療分隊,具備同時在3處復雜城市環境開展救援的能力,也可以同時實施9處一般城鎮或18處獨立作業點位的搜索救援行動。

    在救援醫療方面,經過幾年的努力探索,我國第一支高度機動化、設備現代化、人員專業化、急救多樣化的現代應急救援流動醫院也成功建立。醫院配備了一批先進的手術器械、檢測儀器等便攜式醫療設備,所有的醫療器械都裝備了減震、防水、信號識別和GPS全球定位系統,必要時還可通過飛機空投。醫院可以快速展開7個救治單元,同時開展2至3臺外科手術,具備了全天候和各種地形條件下的緊急救援能力。

    在訓練方面,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今共舉辦國家和省級專業救援隊培訓29批次,1467人;舉辦發展中國家應急救援培訓3批次,62人,涉及27個國家和地區;組織不同規模演練30次。

    “無論是隊員專業搜救能力,還是技術裝備水平,我們都已經是國際一流。”尹光輝驕傲地說,“與其他發達國家救援隊相比,我們有黨的統一領導,始終將責任使命牢記在心,遇到攻堅克難的時候,隊員自覺沖鋒在前,從不退縮,這是我們不可替代的優勢。”

    2009年11月,中國國際救援隊經過聯合國8位專家連續36小時的21個搜救項目、150個搜救科目的考試,通過了聯合國國際重型救援隊分級測評,獲得國際重型救援隊資格認證,成為全球第12支,亞洲第2支國際重型救援隊。同時經聯合國授權,具備在國際救援行動中組建現場協調中心和行動接待中心資格。

    走到哪里,就把生的希望帶到哪里

    7次執行國內救援任務,9次執行國際救援任務,從最困難的災難環境營救出了最難救的60名幸存者,醫治近4萬名傷病災民,也給災區災民送去了溫暖和信心。這支隊伍走到哪里,就把生的希望帶到哪里。

    2003年阿爾及利亞地震,中國國際救援隊首次邁出國門執行國際救援任務。回國前夕,當地志愿者圖費特意學習漢語,用“中國萬歲”和中國救援隊道別,他說:“在阿爾及利亞人民最困難的時候,中國政府派出了救援隊并帶來藥品來幫助我們,中國人民是阿爾及利亞人民的好朋友!”

    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嘯,中國國際救援隊赴印尼災區執行救援任務。當地志愿者阿瓦達把手放在頭頂比劃著,用簡單的英語說:“CHINA,在我心中很高!”

    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隊員們在東方汽輪機廠搖搖欲墜的廠房廢墟中營救出6名工程技術專家。“情況的確非常危險,一旦有個比較大的余震,兩邊的房子隨時都可能倒下來。”當時在現場指揮的尹光輝回憶,“但是這些專家中,有2名是我國相關領域‘國寶’級的專家,能把他們安全救出來,冒些險也值得。”

    2010年海地地震救援,王念法在救援日記中這樣寫道:“氣候高溫,救援服密不透風。超體力、高負荷地工作,我們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維和警察在等待我們的營救。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就會盡100%的努力。”

    ……

    10年征程,10年礪劍。中國國際救援隊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并進入國際強隊的過程,更用不棄不離的大愛,完成了一次次危險而艱巨的生命救援。

    “不負祖國重托,不負人民希望。”尹光輝說,“我們將在未來地震災害的緊急救援征程中,牢記使命,不負重托。繼續加強隊伍能力建設,提升隊伍管理、保障、搜索、營救、醫療救護和災害評估能力,推進科學化、專業化、標準體系化建設進程。全體隊員將以堅強的信念和意志,過硬的本領和作風,在危難時刻去拯救更多的生命,醫治更多的傷者,為人民、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4120190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平县| 蓝田县| 信丰县| 丰顺县| 临沭县| 双桥区| 邢台市| 井研县| 巴南区| 利津县| 乃东县| 台安县| 都昌县| 噶尔县| 九龙城区| 故城县| 盘山县| 葫芦岛市| 察雅县| 永丰县| 蓬安县| 大庆市| 广平县| 汝城县| 渭南市| 瑞丽市| 诏安县| 文登市| 辉县市| 富川| 万宁市| 蒲城县| 府谷县| 永城市| 海晏县| 山东省| 讷河市| 凌源市| 沂源县| 廉江市| 太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