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部、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公告要求,自今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產中添加兩種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和過氧化鈣。此前按照相關標準使用過氧化苯甲酰和過氧化鈣的面粉及其制品,可以銷售至保質期結束。
這就意味著,“面粉增白劑”終于被叫停,曾經散發著面粉香味的“黃”饅頭開始回歸市民餐桌。
在淮南市質監局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科負責人聯系下,記者采訪了淮南市眾德利面粉公司,對面粉禁添增白劑的來龍去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眾德利面粉公司總經理龐小東介紹,早在上世紀90年代,淮南面粉市場開始有了添加增白劑的面粉,那是從河南過來的。眾所周知,河南是小麥主產區,面粉廠眾多。當時,這些從河南過來的面粉蒸出來的饅頭很白,光澤度也好,一下子受到市場的歡迎。有銷路就有市場,這個市場很快做大,這種面粉成為主流,后來知道,這種面粉就是添加了增白劑。
據了解,其時,商業部在新的小麥粉標準里是允許添加面粉增白劑的,并一直沿用,衛生部確定使用標準為允許每公斤添加60毫克過氧化苯甲酰。面粉增白劑是我國上世紀80年代末從國外引進并開始在面粉中普遍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面粉增白劑主要是用來漂白面粉,使饅頭面包類食品色白、起個、組織均勻。
但是,這種含有增白劑的面粉蒸出來的饅頭不那么香了,自然的、含有原有麥香氣息的饅頭幾乎絕跡了,只是偶爾在農村還可以吃到。市場上也很難買到不添加增白劑的面粉,這是因為小麥制成面粉講究“出粉率”,符合面粉生產廠家的利益。
過量食用添加劑,存在著損害人體肝臟的危險。特別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反對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劑的呼聲日高,淮南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現在連吃面也要吃增白劑,人一天要吃進多少亂七八糟的東西?就算沒有害處,也是不用為好。”
面粉增白劑的爭論由來已久,今年3月,曠日持久的爭論有了結果,衛生部、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公告,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產中添加兩種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和過氧化鈣。公告指出,“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添加劑應當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且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許使用范圍。隨著我國小麥品種改良和面粉加工水平的提高,現有的加工工藝能夠滿足面粉白度需要。糧食主管部門經過調查研究提出,我國面粉加工業已無使用過氧化苯甲酰的必要性。消費者普遍要求小麥粉保持其原有的色、香、味和營養成分,追求自然健康,盡量減少化學物質的攝入。因此七部門聯合發布公告,撤銷過氧化苯甲酰和過氧化鈣作為食品添加劑。”
隨著面粉“禁白”,越來越多的市民也從面粉“越白越好”的誤區中走了出來。淮南市質監局食品科人員介紹,面粉現在的加工工藝成熟了,但并不是越白越好,面粉要白,就得把小麥的麥皮和胚芽剝離開來,只研磨剩下的麥粒,這樣的面粉就會白,也就是我們平常吃的特一粉等。但小麥的麥皮和胚芽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E等,具有相當高的營養價值,現在提倡吃全麥粉,就是這個道理,全麥粉是小麥包括胚芽、麥皮一起加工出來的面粉,雖然顏色有些黃,但更有營養。
五一之前,淮南市質監部門全面開展了小麥粉生產企業禁用小麥粉增白劑政策宣貫和監督檢查,要求企業要嚴格按照國家對過氧化苯甲酰、過氧化鈣使用截止日期的有關規定組織生產,確保產品符合最新食品政策。目前,淮南市所有面粉企業的負責人都簽定了不使用過氧化苯甲酰、過氧化鈣的承諾書,下一步,質監部門將加大對小麥粉添加過氧化苯甲酰、過氧化鈣的違法行為。
質監執法人員提醒消費者,好的面粉聞起來有濃郁的麥香味,摸起來手感細膩,一松手面粉會從手縫中自然流出,絕對不成團,而且正常的面粉白中帶點微黃色。如果面粉白得異常則說明面粉里面含有增白劑。
新聞鏈接
面粉增白劑
面粉增白劑有過氧化苯甲酰和過氧化鈣兩種,實際上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前者。面粉行業中普遍使用的過氧化苯甲酰具有強氧化作用,它可以緩慢地氧化面粉中的葉黃素、胡蘿卜素,使其由略帶黃色變為雪白,同時面粉原有的麥香味會消失,散發出“漂白劑的味兒”。
(記者 張雪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