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11日電(記者周婷玉)針對近期有關“陰性艾滋病”的報道,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11日說,沒有所謂的“陰滋病”說法,也沒有“陰滋病”病毒。到目前為止,國內外權威的檢測機構都沒有從這一人群的樣本中發現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新的病毒。
最近,一些網絡上出現所謂“陰性艾滋病”的報道,稱有人感染不明病毒后出現類似艾滋病的癥狀,但血液檢測HIV卻呈陰性。近日則有個別媒體報道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病毒研究所一位科研人員從這一人群的血樣中發現了病毒。
針對這些情況,鄧海華11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該人群沒有感染艾滋病,人群所患的也不是某種傳染病,相互之間沒有傳染,而是通過互聯網虛擬空間走到一起的,他們的密切接觸者也沒有被傳染的情況,因此公眾對此無需擔心。
鄧海華說,他們已向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病毒研究所進行了解,報道中提到的當事人說從來沒說過這個問題。媒體也說當事人從來沒有公開過發現病毒一事。該病毒研究所對此的正式答復是“媒體的誤報”。
鄧海華表示,他非常理解這些人承受的痛苦和壓力。“到目前為止,作為群體來說,專家認為這不是一個公共衛生的問題,但是對于個體來說,他們的痛苦并未消除。”鄧海華說,希望公眾相信科學。如果公眾覺得有不適的癥狀,要盡快到專業醫療機構進行診斷和治療,也包括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的幫助。
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吳尊友介紹說,他們從2009年開始介入這一人群的調查,結果排除了艾滋病,也排除了其他傳染性疾病的可能。今年2月份至3月份,中國疾控中心配合北京、上海、浙江、江蘇、湖南、廣東等6個省市,又對認為自己有不明原因傳染病的人員進行調查,再次排除了艾滋病和其他傳染性疾病的可能。
吳尊友說,調查的40人中,有17人有其他疾病,如抑郁癥、結核病、蕁麻疹等疾病,但都沒有像他們所描述的那樣有共同特征的傳染性疾病。他同時指出,這些人不排除有精神疾患和心理疾患的可能。
近日,一些網絡論壇出現所謂“陰性艾滋病”的網帖,發帖者稱感染不明病毒后出現類似艾滋病的癥狀,但血液檢測HIV卻呈陰性。這一時引發廣大網民熱議和媒體關注。
“‘陰性艾滋病’說從何而來?”“‘陰滋病’病毒究竟是否存在?”“病友到底是否患病?”……針對網民的疑問,“中國網事”記者采訪了個別病友、相關專家以及衛生部。
[網事聚焦]最近,一些網民在QQ群及各大網絡論壇發帖稱,他們出現淋巴腫脹、皮下出血、關節離奇作響及疼痛、舌苔生絨毛、迅速消瘦、全身乏力、盜汗等類似艾滋病的癥狀,但醫院檢查顯示未感染艾滋病或性病。一些網民懷疑這是“陰性艾滋病”,更有網民稱該病毒可通過唾液傳播。
[病友自述]病友林軍(化名)6日接受“中國網事”記者采訪說,他現有關節響、全身乏力等癥狀。近兩年來,他已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家大醫院看過,雖排除感染艾滋病,但因無明確診斷,故未“對癥”治療。于是,他和“病友”就通過QQ群、論壇、微博等方式交流病情,并呼吁社會和政府重視這種“神秘病毒”。
“‘陰滋病’是有關媒體的誤導,我們是不明病原體感染者。一些媒體(報道)我感覺有點過頭,會引起社會不必要的恐慌。”林軍說,剛開始病友們沒有醫學常識,因為癥狀高度類似艾滋病,再聯系自己的不安全行為,于是就“恐艾”。但經多次檢測后已不再擔心艾滋病,而是懷疑感染了“不明病原體”。
[權威回應]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說,2009年7月以來疾控中心開始接觸這些病友,他們大多懷疑自己感染新的檢測不出的HIV。
根據疾控中心的調查,在網絡上經常參與相關討論交流的“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有1000余人,因匿名原因,這些人的基本情況不甚清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