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6日電(記者趙超)記者從國家公務員局了解到,國家公務員局目前正在研究起草加強公務員平時考核工作的文件,將對平時考核的內容、方法、結果使用等做出原則性規定,同時將加大群眾滿意度在考核中的分量,把領導評價、群眾評價、相關職能部門評價與社會評價結合起來,多渠道、多角度地評價公務員。
2006年實施的公務員法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公務員考核制度,目前年度考核制度已經牢固確立,考核意識深入人心,考核運行機制日趨成熟。5年來,各地各部門不斷探索考核結果使用方式,加大考核結果使用力度,使其成為公務員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管理監督和激勵約束的重要依據。
但相對于年度考核,公務員平時考核還沒有全面展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國家公務員局副局長楊士秋表示,從平時考核的方法來看,既要切實管用,又要簡便易行。實踐證明,工作紀實加領導評鑒的辦法較好,至于是日記、周記還是月記,是周評、月評還是季評,應從實際出發來確定,只要于法周嚴、于事簡便即可。
楊士秋表示,“今后要加大群眾滿意度在考核中的分量。對在機關內工作的公務員,充分運用民主測評、民主評議等手段進行評價;對直接面向群眾的窗口單位公務員,引入服務對象評價機制,廣泛聽取服務對象的意見。”
德能勤績廉全方位評價 公務員考核步入法制軌道
考核工作是公務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實施的公務員法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公務員考核制度。2007年,中組部、原人事部下發了《公務員考核規定(試行)》,又明確了公務員考核的標準、內容、權限、程序、等次及結果使用等。5年來,各地結合實際,相繼出臺了配套考核實施辦法或細則,大多數中央國家機關也制定了相應的考核辦法,實現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公務員考核步入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
考核建立長效機制
考核,涉及對公務員的德能勤績廉全方位評價,是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任務。5年來,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公務員考核,切實抓出了成效。
目前,年度考核制度已經牢固確立,考核意識深入人心,考核運行機制日趨成熟。主動開展和參與年度考核,已成為各級機關和全體公務員的自覺行動。考核已成為對公務員進行管理的長效機制。
在考核內容上,各地各部門把德的考核放在首位,將德的內容細化為“思想政治素質及個人品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等方面的表現”。
在考核方法上,各地各部門普遍推行了民主測評的方式,充分聽取相關公務員的意見和建議;尤其是一線執法部門和窗口單位,考核時廣泛聽取服務對象意見,引入滿意度調查等社會評價。
除了“年考”,各地各部門還積極推行平時考核,解決“平時不算賬,年終糊涂賬”的問題。在內容上,各地各部門重點考核工作實績;在結果使用上,堅持把平時考核作為年度考核的基礎和依據。
重點難點取得突破
考核被稱為“世界性難題”。公務員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其考核工作尤為復雜、尤為難做。針對考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一些地方和部門大膽創新,積極探索。
建立科學合理適用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科學量化的指標體系是做好考核的前提和基礎。一些地方和部門按照分級分類要求,設計出不同的評價指標,提高了考核的針對性和可比性。湖南省將德、能、勤、績、廉五方面內容分為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共性指標統一標準,全省通用;個性指標因崗而異,解決了“一刀切”的問題。
提高考核信息化水平。為提高考核的效率和質量,許多地方和部門研制開發考核應用系統軟件,提高了考核效率和準確性。
強化考核結果使用
用好考核結果,是公務員考核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關鍵。5年來,各地各部門不斷探索考核結果使用方式,加大考核結果使用力度,及時兌現考核結果,考核結果已成為公務員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管理監督和激勵約束的重要依據。
據統計,全國近5年來共對年度考核被確定為優秀等次的200多萬人次進行了嘉獎,對連續3年被確定為優秀等次的近60萬人次記了三等功。
不少地方在考核結果使用上進行了很好的嘗試。在職務任免上,規定對連續3年優秀的人員參加競爭上崗給予加分照顧;對年度考核綜合分在末位的,一年誡勉談話、限期整改,兩年停崗待職、培訓學習、另行安排工作。(人民日報2011年3月15日 記者盛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