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 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豐富人類法律理論和實踐
記者孟娜 趙仁偉 吳陳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10日全面闡述了“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意義和基本經驗”。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工作目標。吳邦國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說,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
到2010年底,中國已制定現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規690多件、地方性法規8600多件。
吳邦國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制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的法制保障。
這當中最重要的經驗有五條: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民;堅持社會主義法制統一。
法律專家和人大代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深表喜悅,認為它是幾代人奮斗努力的成果,完成了一項重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既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又豐富了世界法律理論和實踐。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濟法室主任黃建初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3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的提高和時代變化的主題不斷推進、逐步形成的。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姚建龍說,這個體系與當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是相適應的,與中國的政治文明是相匹配的。法律體系前冠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體現了這一特征。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對全人類法律理論和實踐的一種豐富。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杜濤處長對新華社記者說,立法一定要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不能照抄照搬國外法律制度。在民商法領域,這方面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物權法的立法。
“制訂物權法,必須要體現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不能把國外維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物權法律制度和規定搬過來。比如,我國憲法規定,礦藏屬于國家所有。有的國家法律規定,土地下的礦藏歸這塊土地的所有人所有,對于這種規定,我們當然不能借鑒。”他說。
“再比如,我們正在進行修改民事訴訟法的立法工作。有的國家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通過律師代理。這樣做有它的合理性,可以有效地利用司法資源、提高司法效率,但考慮到我國國情,這種規定將損害相當一部分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訴訟權益,不符合我國實際,我們不能借鑒。”他說。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光權說,我國的法律體系更突出的還是中國特色。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法律專家認為,西方法律中沒有的,而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等發展所需要的,就去創立,比如《企業國有資產法》。
黃建初介紹說,這部法律是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并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而制定的,體現了中國特色。
再比如《農村土地承包法》。這部法律把多年來行之有效的農村土地承包的政策上升為法律,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屬于物權,從法律上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
杜濤表示:“土地承包是我國特有的制度,對土地合理利用、農民權益保障有重大作用。這部法律也頗具中國特色。”
黃建初以經濟立法為例說,“我們始終注意研究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從中吸取那些對我們有益有用的東西,但絕不照抄照搬。”
他說,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專利法,從國外專利法的規定看,對專利侵權行為,都規定了專利權人向法院起訴的司法保護制度。
“我們在制定專利法時,借鑒了國外的此項制度,對專利侵權行為,規定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同時,考慮到司法保護程序繁雜,耗時長且費用較高,我們在規定司法保護的同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創設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專利權的行政保護制度。”
“我國專利法對專利權規定司法和行政兩種保護制度,更加及時、全面地保護了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黃建初說。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說,30多年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過程中,我們立足基本國情,從實際出發,堅持將繼承歷史傳統、借鑒國外經驗和進行制度創新有機結合,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世界文明的融合。
吳邦國委員長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
人大代表和法律專家認為,今后,要在繼續加強立法工作的同時,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參與采寫記者:許曉青、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