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政府建立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險體制重要措施下,2000多名計劃經濟時期的臨時工、家屬工納入到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他們的晚年也有了保障

“感謝黨!感謝政府對我們的關懷!”2月23日一大早,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門前鞭炮聲聲、人頭攢動。原來,百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滿含激動,將一封大紅的感謝信送到了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的手中,表達了2000余位計劃經濟時期的企業臨時工、家屬工的感激之情。
今年69歲的朱宏華老人原來是李二礦的一名家屬工,1970年參加工作,直到1993年離崗。由于種種原因,其養老問題一直沒有得到保障,加上自己常年體弱多病,一家人的生活相當拮據。2009年5月,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代市政府出臺了《關于解決國家計劃經濟時期企業內部臨時工參加養老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淮勞社[2009]79號)文件,讓像朱宏華這樣的老人們看到了曙光,并領到了第一筆養老金。2011年春節前夕,這些老人每人又和企業退休人員一樣,領到了增加的一百余元的養老金。朱宏華老人和幾個老姐妹一合計,想為市政府、市人社局制作感謝信和牌匾,以表達自己的感激。收到消息的老人們紛紛表示一定要親自來參加活動,但由于人數過多,老人們只派出了部分代表前來贈送。
據市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建立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險體制,是市委、市政府以人為本的一項重要的措施。這些年,在解決職工養老、靈活就業人員養老、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之后,我市著力解決計劃經濟時期,企業家屬工、臨時工的養老保障問題。將這2000多名計劃經濟時期的臨時工、家屬工,納入到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并隨著體系的建立,對他們養老保險待遇也逐步形成良好的機制。他們參保后,在參保的費用上和待遇的享受上,以及退休以后的管理上,參照相關的政策進行調整,并納入到退休職工管理體系,讓他們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圖:老人們將感謝信和牌匾贈送給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
(記者 李舒韻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