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一縷春風貼滿門窗,剪一縷春暉蝴蝶戀花香,剪一朵桃花做成衣裳,剪一張笑臉心情舒暢。12月24日,氣溫驟降,可九龍崗鎮新建社區居委會會議室內卻“春風”蕩漾。四十余位農家婦女三五成群地圍坐在一張長桌旁很是忙碌,她們個個手持一把小剪刀,冰冷的剪刀在她們手里如同沾上了靈性般,有了“神奇”的生命,爭奇斗艷的團花、活靈活現的兔子……令人眼花繚亂。這是淮南市剪紙協會應大通文體局的邀請,在這里對鎮里的閑暇婦女進行剪紙培訓。
“她們很用心的在剪,在刻,等她們手法再熟練些,就準備把協會接到的訂單交給她們中剪的好的去做,快到春節了,訂單很多,干得好的每月是可以有2、3千元收入的。”市剪紙協會會長張傳錦對這些“學生”頗有信心。
平常在家閑著沒事干,多虧政府里給俺們請來了老師,現在學會了剪紙,生活豐富了,還可以增加收入,真好!參加培訓的紅旗社區周慶玲剪得仔細,笑得開心。
求樂、求美,又求知、求富,大通區在實施的文化民生工程中積極貫徹“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文化惠民新思路,切實增強文化的造血功能,努力讓廣大群眾從文化建設中得到實惠。
“文化也是生產力,文化富民,政府要從政策層面上推動文化生產鏈的建立!薄笸▍^探索“文化惠民”的好途徑、好載體,積極搭建平臺。
“民間藝術,是老祖先留給我們的一大筆寶藏,只要利用好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材料易得、適應面廣,不僅可以為千家萬戶帶來了喜慶的節日氣氛,還能使她們走上致富路!薄獜垈麇\思索怎樣更有效地將傳統文化“種”進大家心里,傾心傳授,帶領致富。
于是乎,一張紅紙,一把剪刀,剪刻出普存于老百姓心中的民心民意——用實事幫民致富,用文化凝聚民心。
圖一:教得仔細,學得認真。
圖二:練好手藝,致富有路。
(文/記者 張靜 圖/通訊員 宗承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