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早報熱線接到消費者關于洗車卡、健身卡、美容美發卡“半途而廢”的投訴越來越多,究其原因,那就是一些商家為了私利,大耍欺騙消費者的騙術,善玩坑害消費者的貓膩。一句話,這類商家缺德。
商家以打折、讓利為幌子,花言巧語讓消費者辦理消費卡。比如洗車行業的洗車卡,在淮南,通常洗一輛小車收費在10元。但一些洗車老板為了提前套取消費者的資金,便游說消費者:辦一張洗車卡吧,給你打折,100元的洗車卡可以洗車15次。一些車主覺得劃算,便聽信洗車老板的話,爽快地辦理了洗車卡。殊不知,一些車主辦理過洗車卡沒洗幾次車,那些設備簡陋的小型洗車場就悄無聲息地關門停業,洗車老板也“人間蒸發”了,就連洗車場老板的電話也變成了空號。不久前,從事建材生意的夏女士向本報熱線反映,今年6月,她和其他5位同行一起,在朝陽西路一家開業不久的洗車行辦理了面值100元的洗車卡,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時過3個月后,這家洗車行便突然關門走人。這樣以來,夏女士和她朋友所辦理的百元一張的洗車卡就變成了廢卡。夏女士無奈地告訴記者,遇到這樣缺德的洗車老板,只能自認倒霉。
再說時下頗為流行的健身消費卡、美容美發消費卡,這類消費卡不比洗車卡。辦理一張這樣的消費卡,金額一般都在千元以上。從事這些行業的經營者在游說消費者辦卡時,所采用的伎倆幾乎與洗車行老板的雷同。僅今年以來,本報熱線就接到消費者關于辦理健身卡、美容美發卡后上當受騙的投訴達3起。有一家美容店在為幾十名消費者辦理消費卡沒多長時間,便攜款關門走人。據受害者萬女士反映,她花了2000元在這家美容店辦理了一張消費卡后,僅僅消費了2次,2000元的消費卡就變成了廢卡,實在叫人氣憤,心痛。
據記者了解,一些消費者在遭此騙局后,雖向有關部門反映,希望討個說法,但結果都是不了了之。一位從事美容行業的人士希望通過本報熱線向廣大消費者提個醒;在辦理這類打折消費卡時,可先與商家商議并最好達成“先付款一半”的協議。采取這樣的辦法,即使商家想騙你,你的損失也不大。
如此看來,消費者在辦理洗車卡、美容美發卡、健身卡當理智一些,慎重一些,切不可輕信一些商家的花言巧語。即使為了圖便宜,在辦理這些消費卡時,也應當一看經營者的營業執照是否合法,二看經營場所是否正規,三是在辦理有關消費卡時,最好與經營者簽訂一份法律文書。一般說,面對那些經營場所的設備簡易,裝飾簡單的洗車行、美容美發店、健身館,消費者在辦理消費卡時,更應當慎之又慎。否則,你花了錢,辦理了消費卡,還是會難免上當受騙。當然,除了消費者在辦理這類打折消費卡須睜大眼睛外,記者還是希望相關管理部門,在面對當前洗車、美容美發、健身等行業所流行的辦理打折消費卡的情況,能及早出臺一些監管措施。因為不管是哪個行業,缺失了有效的監管,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
(登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