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許多閑置物品,扔了可惜,擺在家里占地方,真是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家住淮南洞山新村的市民王女士家這段時間重新裝修,不少舊家電、舊家具讓她犯了愁。眼下,有著與王女士同樣煩惱的人還真不少,閑置物品成“雞肋”,讓不少人糾結(jié)在扔與不扔之間。“要是有規(guī)范點的二手市場就好了。”王女士說,這樣閑置物品就可以流通起來,即節(jié)約又環(huán)保。
閑置物品成了“雞肋”
“我兒子穿小的衣物、不玩了的玩具真不少,家里都沒地方擺了。”同樣家住在山水居的市民楊女士也很煩惱,兒子的很多衣物、玩具都是八九成新,丟了可惜,不丟占地方。隨著兒子越來越大,家里積攢的物品也是越來越多。
而對于不少喬遷新居、家里重新裝修的人家來說,閑置的家具、家電如何處理也是個大問題。“這些老家具看著笨重,其實都是實木的,有點年頭了,質(zhì)量非常好,要不是實在沒地方擺我都舍不得處理。”趙先生家新近裝修,想把老家具出售,結(jié)果一張實木圓桌,買家只開價20元,趙先生猶豫再三還是沒舍得賣。
“這些閑置物品,對我們自己是沒什么用,但是它們的使用價值仍在。”市民楊女士說,如果讓這些閑置物品流通起來,肯定會有人正好需要這些,所以希望可以有好的渠道,讓這些物品繼續(xù)發(fā)揮作用。
舊貨交易不太正規(guī)
“之前家里有個品牌的兒童推車,質(zhì)量非常好,通過網(wǎng)絡70塊錢就賣掉了,省得占地方。”市民楊女士說,可是網(wǎng)上出售二手物品,成交量非常小,因為看不到實物,購買者對二手物品總是不太信任。而一些兒童的衣物和玩具,根本就無人問津,“誰愿意買舊玩具給自己的孩子呢?”
舊家電的交易平臺,主要集中在家電維修店里,不少家電維修店同時開展舊家電回收和出售業(yè)務。“舊家電回收價格不高,一臺電視大多100元左右,我們經(jīng)過檢查、換零件、維修后,最多也就只能賣200元左右,價高了沒人買。”一家電維修店店主告訴記者,二手家電交易也不容易做。
市民渴望規(guī)范的二手市場
“如果能有國外的那種正規(guī)的二手市場就好了,物品豐富,不單有家具、家電、衣物、玩具,還有首飾、工藝品等等,參與的人群更廣泛些。”市民楊女士說。
據(jù)了解,像北京等一些一線城市,這樣的舊物交易平臺就很受百姓歡迎。北京的潘家園舊貨市場開設的民間舊貨地攤交易區(qū),每周有一天,普通市民可以拿舊物來買賣或者交換,一天只要支付很少的攤位費就行。淮南不知能否建立一個正規(guī)的二手市場,對于精明的商家們來說這不失為一個好的商機。
(記者 楊濤 實習生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