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保姆境界不一般
將辛苦打工掙來的養老金捐給家鄉修大堤
9月18日,又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一大早,租房居住在淮南市田家庵區湖濱村的舒城縣人王先云老人,與平日一樣拎著籃子,出現在龍湖集貿市場,為雇主一家人選購蔬菜,開始了她一天的保姆工作。熟悉她的同行都知道,這位從農村到城里來的68歲老人,夢想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樓房。經過20年打拼,她也終于有了實現夢想的能力。但是,至今老人仍居住在租房內,過著節儉的生活。因為,在她的家鄉舒城縣桃器鄉四圩村,王先云老人是村民們修水壩的希望所在。
地處大莊塘腳下的四圩村,由于塘埂年久失修,年年遇洪水破堤,貧困在王先云老人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傷痕:4個兒女讀不起書,她借錢為患病離世的丈夫下葬,家中的3間瓦房又破又舊。1990年7月,遭遇強降雨的大莊塘破了堤,洪水將王先云家的3間瓦房沖倒,家中一切被洪水沖得一干二凈。傷透心的王先云,帶著兒女離開了家鄉,來到淮南,靠著農村人吃苦耐勞的精神,給人家做保姆。
在辛勤勞作下,王先云的4個兒女漸漸長大成人,紛紛外出打工,并分別成了家。2000年春節,王先云對兒女們說:“我要掙錢買房,在淮南養老。”打那以后,她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每天不僅給人當保姆,還擠出時間做鐘點工。為了夢想,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003年春天,王先云回到農村老家。這次探親,讓她的計劃發生了重大轉變。這么多年過去了,村里大莊塘還是一遇洪水就破堤,村民們吃盡了苦頭。這一現實深深觸動了這位老人的心。加固大堤和確保大堤遇洪水不破堤,是這個村農民祖祖輩輩的心愿。王先云與兒女們商量后,毅然決定:先幫村里加固大莊塘大堤,改變村里落后面貌,而自己買房養老的事以后再說。于是,她找到了村干部,談了自己的想法,并當即捐出1.5萬元修大堤。村干部面對老人的義舉,感動地流下了熱淚。為了全村人修大堤的夢想早日實現,回到淮南的王先云又開始忙碌起來。
每當修大堤需要錢時,四圩村的村民就會給王先云掛電話,而這位樸實憨厚的老人就會爽快地答應。68歲的王先云并不是村里最富有的人,但能為家鄉修大堤傾盡所有的,只有她一個。面對記者,這位在淮南打拼20年的老人淡淡地說:“我家已捐款5萬多元修大堤,損壞的大堤加固一點點在延長……”
在王先云雇主家,雇主羅老先生對記者說:“她在我家做了十幾年的保姆,掙的錢早夠在家鄉造一座屬于自己的樓房,但她卻把掙的錢捐了出去,令我們十分敬佩。當記者問起她何時蓋房或買房養老時,這位善良的老人一笑道:“我還不算老,以后來得及。”望著忙忙碌碌的老人,記者不由從心底生出敬意。
(記者 朱其好 實習生 陳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