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文明不文明,誰都會衡量,而行為的自律究竟應該偏向哪一邊,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可為啥社會上還有那么多的不文明現象呢?
亂扔棄物,隨地吐痰;乘車不讓座,過路翻護欄;夜晚K歌擾民,養犬隨處大小便;垃圾亂倒,污水亂潑;占道擺攤,刁蠻經營……這些行為市民或許早已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見怪不怪,這是不文明行為的慣常性留給人們的無奈。而更為可悲的是,許多人內心對待文明與不文明行為的自律已經麻痹,只圖一時之方便、爽快,文明行為似乎已不對他產生吸引力。其實,在人們的思想活動與意念衡量中,文明與不文明總是存在一個臨界點,有時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導致了自身行為的天壤之別。一名女士經常在家門口倒垃圾,而垃圾箱與她家只有30米的距離,她曾說,有時也想過這樣做是不是不太文明,但想想平時不少鄰居都是把垃圾就近倒,有時垃圾多了挺重,而倒進垃圾箱又要走幾十米遠,還不如干脆隨手倒了得了。就這樣,這個“一念之差”讓這名女士的不文明行為延續了20年!
人的行為因這“一念”可以文明得體,也可因這“一念”而沉淪猥瑣。“這一念”所居的臨界位置就是一個思想支點,人們文明行為的思想動機需要這個支點,社會文明環境的建設也需要這個支點。堅守這個支點,我們可以收回摘取公園里花朵的手;堅守這個支點,我們可以站起為老人殘孕讓座的身子;堅守這個支點,我們可以管住在社區里游蕩便溺的寵物;堅守這個支點,我們可以管住隨地吐痰的口、止住攀爬護欄的腳;堅守這個支點,我們可以讓所有的行為賴以提升,贏得身邊人及社會的贊揚。如果在這個支點面前,你動搖了,不妨想想中國的古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為社會著想,你是否會為自己原本文明的心蒙羞而倍感汗顏?
其實,不光每個人心中有一個文明行為的支點,我們社會對文明行為的看法與反饋也應該有一個支點。對待文明行為,全社會都要大力贊揚與提倡。對待不文明行為更要嚴厲批評與糾正,并加強教育與監督,不能見怪不怪,麻木不仁,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這是一個社會關注與對待文明行為的態度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崇尚文明的一個支點。如果沒有了這個支點,難以想象不文明現象會如何泛濫,社會的精神文明理想又將怎樣構建?
我們生活的城市被稱為“五彩淮南”黑白紅藍綠,美麗的五色彩虹,需要有文明禮貌的光華與之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今天,我們在城市的虹橋上看風景,而看風景的人在遠處看你,我們的行為代表著城市的形象,同時城市也需要有一個健康而文明的面貌以支撐其跨越式的發展。由此看來,文明行為反過來又成為我們城市發展與提升的支點。而只有給文明筑就一個支點,它才能支撐起社會的繁榮與和諧。2010淮南喜事連連,第十二屆省運會、第十七屆中國豆腐文化節、全國市長杯乒乓球賽等的舉辦都在能源城,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在關注你啊!
給文明行為一個支點吧,它可以撬動城市的夢想!
給文明行為一個支點吧,它可以升騰人間的美麗與博愛!
(萬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