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鳳臺縣八一林牧場十八名退伍兵發揚“南泥灣”精神,艱苦創大業,書寫了讓荒灘變綠洲的傳奇;十年后,他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重點打造生態旅游景區,踏上了二次創業新征程——二次創業:激活生態資源財富效應
炎炎夏日,漫步鳳臺縣八一林牧場,感受到的是一份世外桃源般的恬靜與快樂。游客們徜徉在樹蔭里,或悠閑地蕩著秋千,或走著獨木橋,或極目遠眺,看層林綠色盡染,獨享著那份自然之樂!斑@里的空氣好,是天然氧吧,且緊鄰淮河,風景很美,是休閑旅游的好選擇。”一位游客這樣說。
看著眼前的生態美景,外來的游客一定很難想象,這里十年前只是一片貧瘠的荒灘。茨淮新河鳳臺段長達36公里,十年前,因水土流失嚴重,長長的河堤被大雨沖刷得滿目瘡痍、呈千溝萬壑之狀,不僅喪失了耕作條件,且嚴重影響了度汛安全。當地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決定把河堤全線封閉起來退耕還林,并把重任交給了縣水利局,于2000年10月正式組建了八一林牧場。1998年以來,該局陸續接收的十八名退伍兵,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便作為“拓荒!蓖M了這片河堤,且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間,他們用汗水和智慧澆灌著這片荒灘,書寫了讓荒灘變綠洲的傳奇,贏得了社會的贊譽。
退伍不褪色,創業無止境!十八名退伍兵并沒有因此而停止追逐的步伐,如今,他們正嘗試利用綠洲的生態優勢,重點打造旅游景區,踏上了二次創業新征程!盎臑┏闪司G洲,生態效益不言而喻,但經濟效益卻不是十分明顯;如今都在倡導生態旅游,八一林牧場林木蔥蘢,緊鄰淮河,生態優勢明顯,這恰是開發生態旅游的最好資源!卑艘涣帜翀鰣鲩L巢克軍說。基于這種認識,一個打造“淮上明珠風景區”、發展生態旅游經濟的計劃浮出了水面。景區貴在規劃,林場聘請專家對景區做了科學規劃,突出生態亮點,主打親水和林趣兩大品牌,邁出了景區建設的第一步。
“南泥灣”精神創造了傳奇,但它永不過時。在二次創業中,十八名退伍兵秉承著“退伍不褪色、艱苦創大業”的精神,并賦予了它新的時代內涵——科學發展。為節約開發建設成本,在景區建設過程中,他們注重就地取材,依勢造景,臨水興建小木屋,林間建起游樂場……目前,景區已初具規模,業已成為周邊市民周末休閑和接待親朋的好去處。而隨著景區旅游熱度的提升,一些開發商也紛紛向林場伸出了“橄欖枝”,一個投資2億元的大型旅游場所項目正在規劃中。
游客的紛至沓來,催生了旅游經濟效應。首先是餐飲業迅速發展了起來,鄉村的土菜成為游客的最愛;餐飲業的興隆又帶動了養殖業和種植業的發展,帶動了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十八名退伍兵之一的胡冠才,利用林場的空地,依靠散養茨淮土雞,迅速走上了富裕路!巴岭u因味美,而深受游客喜愛,市場銷路好。平均每年能有五六萬的收入,若是市場行情好,可能還不止這個數。”胡冠才告訴記者。據八一林牧場副場長詹可權介紹,目前,林場旅游業每年可創收3000多萬元;旅游餐飲業的發展,每年可帶動周邊40000多村民發展種植和養殖經濟。據了解,一個涵蓋萬畝林下資源開發、黃桃產業化生產基地建設、花卉苗木種植基地建設等內容的八一林牧場資源開發計劃目前已新鮮“出爐”,必將為林場的資源開發注入新活力。
“以景區建設為重點的八一林牧場資源開發,已經邁出可喜的第一步,我們的目標是,力爭用三至五年的時間,把林場建成集生態旅游、度假、休閑于一體的水利風景區,讓“淮上明珠風景區”這張名片更加亮麗。”談及八一林牧場的前景,該縣水利局黨委書記童濤信心滿懷。
(記者 朱慶磊 實習生 楊 陽 張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