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一瞥
切實有效地解決城鎮居民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和管理職能的重要內容。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作為解決城鎮居民中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的主要方式,歷來受到國家、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著力發展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加大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保障力度,同時規范經濟適用住房的建設和銷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至2004年,我市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實際完成投資11.88億元,竣工面積147.93萬平方米,約1.8萬戶中低收入家庭解決了住房問題。
為從源頭上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的建設和管理,2005年12月,我市正式啟動廉租住房制度。當年確定的保障標準為人均住房建筑面積8平方米、每平方米補貼額6元,補貼的發放方式為:市財政建立廉租住房資金專戶,由廉租辦為租賃住房補貼戶發廉租住房資格證、辦理存折,向財政申請專項資金,按月轉款,居民憑資格證和存折,直接從銀行提取。2006年11月,市第136次市長辦公會議明確“城鎮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積保障標準從8平方米提高至10平方米”。按照這一要求,我市制定了《關于提高廉租住房保障標準和進行廉租住房制度年度審核工作的實施意見》,對“我市城鎮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積保障標準從8平方米提高至10平方米”和廉租住房年度申報審核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對核準登記的家庭統一辦理廉租住房資格證和銀行存款折,補貼從2006年11月份發起。2007年11月12日,市第162次市長辦公會議確定“城鎮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積保障標準從10平方米提高至13平方米, 補貼保障標準由6元/月/平方米提高到8元/月/平方米”,從12月份執行。根據市政府出臺的《淮南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試行)》,我市低收入家庭界定的標準為城市低保的1.6倍。2009年我市保障范圍已由城市最低收入家庭擴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保障標準為家庭人均住房面積低于13平方米,補貼標準為8元/平方米/月。2009年我市對5675戶符合條件的住戶實施租賃補貼,做到了應保盡保。2010年我市保障標準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4992元、人均住房面積低于13平方米的困難戶。
實行住房保障制度,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房源是關鍵。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市保障性住房房源建設快速推進。
——廉租住房建設方興未艾。2008-2009年我市廉租住房建設共2005套,建筑面積為97793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5722萬元。截至目前八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竣工面積為2.2萬平方米,累計完成投資6000萬元。預計剩余7.5萬平方米從6月至年底可陸續竣工交付使用。2010年我市廉租住房建設項目為4個,計1238套,目前正在進行前期手續的辦理,預計6月底前可開工建設。
——經濟適用住房銷售良好。我市經濟適用住房小區規劃面積為70.18萬平方米,各項目均按計劃施工建設。截至2010年4月份,經濟適用住房在建32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0.3萬平方米,累計完成投資4億元。目前蘭亭小區已銷售完,龍興園小區已銷售80%,康安家園已銷售80%。
——棚戶區改造如火如荼。我市是一個工礦城市,歷史遺留的棚戶區較多,棚戶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十分惡劣。為了改善棚戶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棚戶區改造。2008年底,經市政府批準,我市出臺了《淮南市棚戶區改造實施意見》。2009年經市政府研究,又頒布了《淮南市棚戶區改造規劃》和《淮南市2009年棚戶區改造年度計劃》,計劃用4年時間,對我市50個棚戶區進行改造,計劃投資150億元人民幣,擬規劃面積900萬平方米,擬拆遷面積310萬平方米,拆遷約7萬戶。截止至2009年,啟動棚戶區改造項目32個,開工17個項目,建筑面積192萬平方米。今年根據國家建設部統一部署,我市又啟動了新一輪的城市國有工礦棚戶區摸底調查工作,現摸底調查工作已結束,正進行錄入階段,下步將對新報項目進行認定及重新編制規劃。
(記者 張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