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集實驗區焦崗鄉農業標準化走筆
“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首要條件是制定農業標準。近年來,我們焦崗鄉與區質量技監部門把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作為新時期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工作,開展了小麥攻關、水稻提升行動,連粳6號、鹽粳11號、煙農19、皖麥52等優質品種得到推廣,優質品種率達100%!痹撪l黨委書記劉群如是告訴記者。
在美麗的焦崗湖畔,有一片神奇的沃土,這里農業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現代化日益凸顯,已經實現了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順利轉型。這就是位于淮南市西南門的毛集實驗區焦崗鄉,這里是著名的水稻高產區和優質強筋小麥種子生產基地。
4月6日,記者在農業科技人員的陪同下走進一望無垠的焦崗鄉田野,這里人勤春早,處處充滿著希望。勤勞的農民正在田間勞作,綠油油的麥田在風中搖曳,如波濤涌動般一浪接著一浪涌向遠方。
據了解,焦崗鄉去年土地流轉3860畝,以標準化種植為載體,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積極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實行“四統一”規范種植,即統一種植標準、統一種植規程、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組織收獲,促進了生產上規模、產品上檔次、管理上水平。
焦崗鄉農業資源豐富,結合農業實際,該鄉組織專家學者對農作物生長的土壤、氣候、環境進行深入調研,本著產量高、質量優、成本低、效益好的原則,對全鄉農業制定了統一的種植標準、種植體系和技術規范,積極改變農產品無標準生產、無標準上市和無標準流通的狀態,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將標準與農業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是實施農業標準化的關鍵。焦崗鄉與區質量技監局建立了農業標準化五大配套體系,即主要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農業標準化示范體系、農產品龍頭企業標準體系、農業標準化服務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從園區規劃、土壤質量、種植規范、田間管理、農業收獲到企業加工、出廠銷售等每個環節都實行統一標準,建立起一套政府推動、市場拉動、龍頭帶動、農民主動實施的農業標準化運作機制。
農業現代化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指向。焦崗鄉通過媒體宣傳、召開會議、舉辦種植培訓班、聘請專家田間現場指導、向農戶印發標準化種植技術規程等方式,層層動員,典型示范,營造了標準化種植的濃厚氛圍,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科技種田意識和標準化種植意識。毛集實驗區形成了史集向陽農牧專業合作、新飛養鴿專業合作社、萬崗麻花食品專業合作社、周臺五彩米專業合作社、黃炎軍優質水稻專業合作社等“公司+基地+農戶”的標準化種植格局,實現了企業和農民雙豐收的良好局面。
通過農業標準化,該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9年,全鄉實現財政收入64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完成4850萬元,同比增長100.5%;農業產值2億元,同比增長11%;糧食總產4.4萬噸,同比增長2.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00元,同比增長14.6%;農民儲蓄存款人均4800元,同比增長11.4%。
(通訊員 徐瑞成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