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潤瑩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常瑩

從18歲開始創辦鳳臺縣恒裕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經過13年的艱苦打拼,由1個廠發展到3個廠和1個農業開發公司,固定資產從60萬元發展到2979萬元,透過淮南市潤瑩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常瑩的創業經歷,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以及“知難而進方顯英雄本色”的巾幗風采。
1997年,18歲的常瑩中專畢業后,毅然回到家鄉鳳臺縣顧橋鎮創辦建材廠。剛開始的幾個月,她的建材廠每月只能生產100多萬片空心磚,成本很高,而且出窯的磚不是老火就是夾生。在困難和壓力面前,常瑩沒有退縮,她一方面虛心向同行學習,向技術工人請教;一方面大量訂閱技術性報刊雜志。很快,常瑩不僅掌握了基本的生產、管理、銷售等方面的知識,還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生產管理方法,使空習磚的產量月增加50萬片。從那時起,大伙兒方覺得這個“黃毛丫頭”干事有一股韌勁,確實不簡單。
2003年,顧橋煤礦籌備建設,急需大量的建材,常瑩瞄準這一大好形勢,迅速上馬新型建材二廠,從服務礦區建設中獲取了利潤。2005年,新農村建設方興未艾,常瑩又適時創辦了新型建材三廠,使企業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中得到長足發展。
當然,創業的旅途并不總是一帆風順,2007年7月16日,淮河流域暴雨成災,防洪堤壩潰破,僅20分鐘,她的建材廠變成了一片汪洋,機械設備、原料、煤炭、半成品等頃刻被水淹沒。可洪水剛退,常瑩就與全廠工人冒著攝氏40度的高溫奮力搶修,克服重重困難,使企業起死回生。
2009年4月,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常瑩又成立了淮南市潤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從鳳臺縣城北鄉流轉土地40畝,建蔬菜大棚38個、日光溫室2個,發展反季節蔬菜,走綠色循環經濟的新路子,產品打入了“紅府”、“大潤發”、“家樂福”、“蘇果”等超市,并獲得國家商標注冊。
常瑩富了,但她并沒有因此忘記家鄉父老。顧橋村貧困戶繆保秀由于常年患病,加之兩個孩子上學,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常瑩得知情況后,就把繆保秀安排到廠里工作,并資助其10萬塊磚和幾萬元現金在鎮上蓋了四間新房。鳳臺縣馬店鎮一對姐弟倆因意外失去了雙親,常瑩資助其4000元,幫助他們完成了九年制義務教育。2003年“非典”期間,她捐贈了價值1萬多元的“防非”藥品。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常瑩心系災區,主動與縣婦聯和民政部門聯系,向災區群眾捐款近3萬元。據不完全統計,創業13年來,常瑩捐贈于助學濟困、修橋鋪路、抗洪救災等各方面的善款達20萬余元。她的真誠和愛心,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她本人更是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婦女第十次代表大會代表、安徽省巾幗創業之星、淮南市勞動模范、淮南市十大創業女性、淮南市十大杰出青年等殊榮。
(記者 孫鴻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