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屢創新高的調解撤訴率,到全市首家推出的執行救助資金,潘集區法院用心奏出一首和諧曲——擦亮司法為民的一道道“窗口”
2月22日,正月初九,節后上班的第三天。記者在潘集區人民法院捕捉了新春新氣象的一則信息:法院集中出動了20個人,4輛車,忙著走村下鄉盯著集中執行這樁急事去了。
年前年后,正是出手集中執行的良機。據披露,僅僅4天時間,共執結新老案件17件,其中完全執結的11件,共執行現金19.3萬元。就在虎年第二個工作日,跑片執行的法官們只湊合吃了一頓中飯,中午也沒休息,晚上回來時已是比較晚了。
新春時節,法官們躍動的新步伐,匯聚著司法為民新機制的勃勃生機。
拜訪莊嚴、肅穆的潘集區法院,拾階而上,記者近距離目睹了這家省級文明單位親近百姓的新容顏。緊臨大門一角,便是便民訴訟和信訪的導訴臺——司法為民的第一道窗口。每日由值班法官引導當事人訴訟、來訪和提供法律咨詢。清爽的立案接待大廳,一眼望去設有不少座椅和吧椅,方便當事人休息、等候和立案。便捷的立案、收費“一站式服務”模式,能夠確保當事人當天立案,減少當事人訟累。
近在咫尺的接訪室、候訪室,一個個細微的變化流露著濃濃的人情味。這里,添置了座椅、飲水機,配備了內部電話、電腦設備,提供了筆墨紙張、純凈水等等,還安排了滅火器、急救藥箱等應急用品。據了解,潘集區法院特地調整出兩間辦公用房,投入近3萬元,用于接訪和候訪兩室的建設。這兩個司法為民的“窗口”,亮起來了!
承載重任的潘集區法院信訪接待室,是著力濃縮司法人文關懷的“窗口”,曾被省高院授予“文明接待室”稱號。每月兩次的“院長接待日”,已調整工作日隨時接訪和主動約訪。法院確定班子成員包案負責,采取開門接訪、帶案下訪、預約接訪、聯合接訪工作。近兩年來,這個法院沒有發生一起新的涉訴信訪案件。
“和顏悅色,和和美美,和風細雨,萬事和為貴。”20多平方米的調解室,營造著一股濃郁的和諧文化氛圍。據潘集區法院的黃辰院長介紹,這間調解室使用率蠻高的,最多的一天都要用上三四次。其中八成左右,都用于化解婚姻家庭、損害賠償、債權債務的糾紛。
“人世間,和為貴,紛爭起,非人意,解矛盾,用法律……用心奏,和諧曲。”墻上懸掛的這首《調解三字歌》,對刀槍相見的雙方當事人更像一場息火的瀟瀟春雨。暖流涌動的調解室,是普法的“窗口”,是和諧的“窗口”啊!
和諧之窗,彰顯調解特色。75%!這是貫穿著“以和為貴”理念的調解撤訴率。2009年,潘集區法院以調解和撤訴方式結案的民商事案件1032件,調解撤訴率同比增長6.2%,再創歷史新高,最大程度地實現了案結事了。特別是成功調處了67戶業主起訴房地產開發商遲延交房糾紛、16名中學生起訴的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等,贏得了當事人的好評。
和諧之窗,盡露民生亮色。去年實施司法救助案件28件,決定減免緩交訴訟費4.6萬元。針對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而特困群體債權人生活得不到保障引發的涉執矛盾,該院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報告執行攻堅面臨的難點,得到了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于去年10月專門撥付10萬元資金。潘集區法院在全市基層法院率先設立了執行救助資金,用于特困群體的生活困難救助,已及時對符合救助條件的首批2名特困申請執行人發放救助款6400元。
和諧之窗,漸顯便民本色。這個法院組織法官深入企業、鄉村和田間地頭巡回審判7次,深入鄉村現場調解100多起糾紛。熠熠生輝的國徽下,迸發著法院前面“人民”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擦亮司法為民的一道道窗口,潘集區法院借助春風傳遞著溫馨般的信息:今年1月,民事案件已結案85件,其中調解撤訴的77件。又創新高的調解撤訴率,為新的一年開端增添了一份和諧!
(記者 胡金陵 蘇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