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
十月的邕城,綠樹成蔭,彩旗招展,一派勃勃生機。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20日將在廣西南寧召開,商務與投資峰會也將隨之舉行。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而中國與其他經濟體經濟出現新的轉機背景下,這一盛會備受關注。
從備展到即將舉行的各種論壇,一系列創新舉措,讓博覽會和峰會呈現出與往屆不同的新亮點,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合作展示出新的發展前景。
展位不降反升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之下,全球經濟受到重創,尤其是會展業的損失更大。但是,在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上卻出現了喜人景象。
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展位不降反升。中國商務部貿發局副局長張超美說,企業重復參展率比上屆明顯提高。博覽會首次設立分會場,預計展位數4621個,比去年增加600多個。東盟10國使用展位數比上屆增加1.2%,占總展位數的29.2%。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6個東盟國家包用獨立展館。
為讓企業有更多的時間洽談交易,本屆博覽會展期比往屆延長一天。會期還將舉辦貿易配對洽談會、參展商講壇等多種形式的商貿促進活動,達80多場次,比上屆多一倍。
與會人員繼續保持著以往的高規格。中國、柬埔寨、老撾、緬甸、菲律賓、越南等國家領導人以及東盟秘書長、聯合國貿發會議負責人參加。
這些新的信息說明了中國-東盟對加深合作的渴望,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農業、金融展應運而生
兩個新的參展內容,引起了各方的關注:農業專題展和金融服務展,預示著中國-東盟合作將有著更為廣闊的空間。
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新增的農業專題展共使用展位600個,金融服務展共使用展位125個,可滿足企業享受自貿區商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需要。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副秘書長農融說,農業是中國和東盟大有合作潛力的行業,也是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下最早獲益的領域。農業展將集中展示中國和東盟11國的農產品,對于中國和東盟國家企業深化農業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具有重要意義。
農融說,通過金融論壇和金融服務展,參展參會各方將率先了解中國-東盟金融合作的最新政策和高層權威信息,掌握合作先機;與東盟和其他國家金融界和工商企業界開展交流合作;充分展示金融機構品牌形象,推廣金融產品和服務理念;與各國企業開展具體項目合作。
自貿區建設廣受關注
“開好博覽會,推動自貿區如期建成。”在去往中國-東盟博覽會主會場的沿途,可以看到這樣的標語。博覽會尚未召開,中國-東盟自貿區已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與其他國家最早啟動的自由貿易區。自2002年簽署《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以來,自貿區建設不斷進展。今年8月,以投資協議的簽署為標志,中國和東盟10國成功完成了中國-東盟自貿區協議的主要談判。
2010年起,中國和文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六個東盟老成員國的絕大多數產品關稅將降為零,中國-東盟自貿區將如期全面建成。屆時,這個擁有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GDP、4.5萬億美元貿易總額的區域將成為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自貿區在未來的幾天還將持續升溫。商務與投資峰會以“中國-東盟自貿區與東盟一體化:合作共進”為主題;博覽會將以自貿區投資協議簽署為契機,進一步加大投資促進工作力度,突出“走出去”特色,組織更多的企業和項目參加會期展示、洽談、簽約,開展項目業主和投資商的邀請與撮合工作……
人們在關注著自貿區的建設進程,也在思謀著如何利用好這一新的機遇。
吸引世界更多目光
中國-東盟自貿區開始建設以來,作為一個整體,正越來越吸引著區域外國家的關注,而中國-東盟博覽會無疑成為這一交流的重要平臺。
張超美介紹說,今年的博覽會上,區域外國家參展更加踴躍。不僅有日本、法國、韓國等歷屆參展的國家,還有匈牙利、馬達加斯加等國家也將首次參展。
在報名參會的30個境外采購團中,除東盟10國外,還有美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韓國、阿聯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報名參會。印度、哈薩克斯坦首次派采購團參會。
“1+10>11”,張超美說,博覽會促進了中國與東盟作為一個整體與區域外經濟體的交流,提高了中國與東盟的影響力,創造了超越11國的廣闊市場和巨大商機。
(新華社南寧10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