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下午,在蘇果超市科技大廈店門前廣場上,“拉拉”愛心社的成員們正在這里組織獻愛心活動,為福利院的孩子們募捐。
活動現場設置簡單,只有募捐箱和簡單的標語,一群熱心的愛心社成員,不停地與路過的行人交流,呼吁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一分錢、一本書、一件衣服都代表您的愛心!”這句話在愛心社成員們的口中不斷傳出。
記者看到,許多市民都獻出了自己的愛心,同時也紛紛把欽佩的目光投向這些在假日還為福利院孩子們奔波的年輕人。
從十幾個人發展起來的愛心社
“拉拉”愛心社在2005年成立之初只有十幾個人,是十幾個有愛心的網友在網上發起建立的。愛心社的創辦者黃婷婷(網名妖拉)回憶,每每看到這么多身處困境的人,她就想做點事情去幫他們一把,基于此,她在網上發帖倡議建立一個純公益的愛心組織,取名“拉拉”,意為拉起愛心之手,拉起需要幫助的人之手。剛開始,只有十幾個人,幾經發展,現在已經有固定社員百余人了。2008年,愛心社由于表現突出,受到了淮南紅十字會的表彰。如今的愛心社志愿者們有大學老師,有企業職工,還有在校大學生,是同樣的愛心使這些本不認識的人走到了一起。
獻愛心他們不遺余力……
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就要盡力,這是“拉拉”成員們的共識。在成長的4年里,愛心志愿者們都要定期舉行活動。記者了解到,為了每一次的活動,許多人放棄了節假日的休息,募捐、義演、探望,所有活動經費都是由大家籌得,募捐而來的款項和物品則由專人監管。2006年1月26日,募捐1060元給患病的某中學學生方某;2006年7月23日,和古溝溝北小學結對子活動;2006年12月1日,與合肥論壇“七十年代”合作開展合肥行大手拉小手活動;2008年5月31日,社員參與“心在汶川——淮南市文化藝術界大型賑災義演”活動;2009年1月18日,看望“謝傻子”謝海順老人等等。這一系列活動是愛心的一以貫之。在2009年6月的一天,愛心社成員從《淮河早報》上了解到患病少年雷震霄的情況后,用了周末兩天的時間進行義賣,為小震霄籌得3000多元,送去了愛心的同時也讓小震霄更堅強……
在9月19日的當天,記者在募捐現場還看到了一位殘疾人,他叫劉聯合,謝家集區人。他對記者講述了自己與“拉拉”之間的故事。劉聯合是個重度小兒麻痹癥的患者,要靠輪椅代步。在2006年之前,劉聯合靠給人修鐘表為生,生活勉強維持,但是隨著自己的手又意外受創,他再也無法修鐘表了,于是劉聯合只能在家靠低保為生。正當劉聯合為自己以后的日子發愁之時,“拉拉”團隊了解到情況后,為劉聯合送來了生活必需品并承諾要對劉聯合“負責”到底……劉聯合動情地說:“只要有愛心社在,只要有妖拉、子揚、肖憶等這些充滿愛心的人在,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圖為募捐現場,市民紛紛慷慨解囊。
(記者 冉韜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