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60年八大歷史性變遷
60年前的那個金秋新中國誕生,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起點。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從這里出發,演繹了亙古未有的歷史性跨越:
——體制機制跨越: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創造財富的活力奔涌而出。
“將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結合起來,是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創舉。這是60年發展中最關鍵的變革、最重要的跨越。”經濟學家厲以寧說。
新中國成立時,國力貧弱,急需搞建設。計劃經濟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但隨著形勢發展,這一體制凸顯出“管得過多、統得過死”的弊端。
不斷探索中,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當市場經濟閘門開啟,創造財富的活力噴涌而出,古老中國變得更加年輕、更有力量。
——對外格局跨越: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參與全球化、現代化的潮流之中。
開放的中國,與世界的命運日益緊緊聯系在一起。
60年前,中國人基本處于封閉半封閉狀態。打開國門搞建設,封閉的中國融入世界。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說,改革開放后,中國從一個基本脫離世界的封閉社會向半開放的社會轉變;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從一個半開放的社會向全面開放的社會轉變。
開放改變中國,中國改變世界。世界銀行副行長詹姆斯·亞當斯說:如同19世紀歐洲的工業革命、20世紀美國崛起一樣,中國故事是世界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一個貧窮的大國不僅改變了它的自身,而且使它成為國際舞臺上一個關鍵因素。
——綜合國力跨越:從貧弱走向富強,邁入經濟大國行列。
上海世博會園區,巨大的展館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再過7個月,世界博覽會將在這里開幕。150年前,世博會的前身、第一屆萬國工業博覽會在工業強國英國舉辦。150年后的今天,它首次來到發展中國家。
這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巨大跨越。60年前,中國經濟總量微不足道;60年后,已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國力以滾雪球般加速增長:經濟總量從1萬億元到10萬億元,用了15年時間,從10萬億元到20萬億元,用了5年時間,從20萬億元到30萬億元,只用了短短兩年——書寫著驚人的“中國速度”。
國力的跨越帶來國防實力的跨越,正在實現著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60年的跨越,實現了中國國力從衰落走向強盛的歷史性轉變。
——經濟建設跨越:從一窮二白到建立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
從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到建立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的全部工業門類,中國成為“世界制造工廠”。
前30年,中國通過自力更生構造了工業的基本骨架;后30年,通過引進吸收創新,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
在工業化浪潮中,有兩個中國獨有的世界奇觀:一個是2億多農民離開土地,投身到工業化進程中;一個是數百萬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農村工業化,是億萬農民的偉大創造。
60年間,我們走過了發達國家工業化300年的歷史。這是一個巨大跨越。
60年間,工業化進程將曾經延續數千年的傳統農業社會,推向了現代工業社會的軌道。這是一個世界奇跡。
——科學技術跨越:從重點突破到全面創新,向科技強國進發。
歷史不能忘記:60年前的中國,科技的全部“家底”就是30多個專門研究機構,不超過5萬人的科技人員隊伍。
目前,全國從事科技活動人員近500萬人。研發人員總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與研制“兩彈一星”傾一國之力不同的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科技與經濟、市場更加緊密結合起來,不僅國家倡導自主創新,企業和個人創新的激情也被點燃,迸發出強大的創造活力。
——市場供應跨越:從處處短缺到物物豐盈,賣方市場轉型為買方市場。
憑票供應、排隊購物等曾是中國百姓習以為常的生活經歷。
伴隨著生產力的極大解放,發生了商品短缺到物產豐富、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的根本性轉變,這標志著中國農業生產、工業制造、服務能力的全面跨越。
曾經無法解決的吃飯問題解決了。曾經的奢侈消費變成了普通消費,曾經的公務消費變成了大眾消費,曾經的本地消費變成了全國消費甚至是全球消費。
60年間,市場供求關系的跨越,徹底結束了在農業社會、計劃經濟年代的短缺經濟,進入了工業社會、市場經濟年代的富足時期。
——人民生活跨越:從溫飽到小康,生存型生活轉向發展型生活。
小康生活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永不停歇的夢想。
新中國成立前夜,人們連最低的生活都難以維持,有4000萬災民等待救助。60年后,中國人民從貧困到溫飽,從溫飽到總體小康,邁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旅游、文化、教育、醫療消費興起!
“人民生活正在從關注溫飽的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也就是從單純地過日子變為享受新生活!敝袊êD希└母锇l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
——法制建設跨越:從無到有、從分散到形成體系,構筑依法治國的堅強法律基石。
60年的艱辛探索,幾千年封建專制的古老中國,實現了“從人治到法制”“從法制到法治”的重大跨越。
從新中國建立之初到“文革”前的17年,國家制定的法律、法令和法規多達1500多件,社會主義法制由此奠基。
。保梗罚鼓晔侵袊鐣髁x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節點,新時期法制建設揭開新的篇章。從無到有、從粗到細、從分散到形成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
。乖碌囊粋午夜,北京天安門廣場。這里正在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進行著彩排,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一列列朝氣蓬勃的群眾組成方陣從天安門城樓前走過。
這座修筑于500多年前的雄偉城門,曾經見證了中華民族命運的波瀾與坎坷。她正在見證這個偉大民族跨越新時代的步伐。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