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開國大典那天,羅浪在天安門廣場指揮軍樂團演奏。
“當時有人說用德國曲子,有人說用蘇聯的,還有人建議用美國的。”今年90歲高齡的羅浪說,“最后,是毛主席確定了‘以我為主,以我國為主’的方針,就是要聽自己的樂曲,走自己的路。”
聽自己的樂曲,走自己的路——以開國大典為起點,60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走上了一條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曲折道路。
60年風雷激蕩,60年風雨兼程——“中國道路”成就斐然,舉世矚目
85歲的著名攝影家侯波曾和丈夫徐肖冰一起親歷開國大典,夫婦倆將幾十年攝影作品結集出版,取名為《路》。侯波說:“現在我們正走在民族復興的大道上,一定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這條“路”來之不易。1840年以來,無數中華兒女前赴后繼,上下求索,直到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中國革命的面貌才為之一新。
從巍巍井岡山到滾滾延河水,從小山村西柏坡到大都市北京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幾經艱辛,幾經坎坷,找到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人不懈探索,短時間內就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曾有過重大失誤。
30年的成功和挫折啟迪了中國共產黨,也啟迪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歷時30載的艱辛探索中,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這艘巨輪披荊斬棘,破浪前進。
經濟總量增加77倍,居民平均預期壽命翻番,貧困發生率降至1.6%……不懈探索,不懈奮斗。回首新中國60年歷史,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
“60年前,中國從政治上站起來了。60年后,中國真正從經濟上站了起來。”曾經游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吳季松教授說。
北京人藝今年重排了老舍先生的話劇《龍須溝》。開國元帥陳毅之子陳昊蘇看后感慨萬千:“只要看過龍須溝,就會為中國已經發生的巨大變革感到慶幸。”
“中國道路”舉世矚目。9月14日,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發表文章指出,中國開辟了一條符合其自身國情的新道路,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上世紀20年代初,應邀來中國講學的英國哲學家羅素,預言中國必將找到一條不同于西方的古老文明走向現代的道路。80多年后,預言已成現實。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通過歷史和現實的比較,人們的信念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人間正道”,是一條光明之路、吉祥之路、希望之路,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60年不懈奮斗,60年壯麗史詩——“中國道路”寬廣坦蕩
“中國道路”究竟是一條怎樣的道路?黨的十七大報告對此進行了完整概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這是一條解放思想、釋放活力之路——
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展廳內,智能化開關、50萬伏變壓器等電力設備一應俱全。“我們的產品已銷售到9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存輝面帶微笑。
從創業之始的8個人到今天近2萬名員工,正泰集團25年來走過的道路,正是“溫州模式”和“中國道路”的縮影。
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各地結合自身實際,走自己的道路,孕育了一系列發展模式;深圳速度、浦東速度……一系列建設成就,使中國許多地方發生巨大變化。
這是一條改革開放、不斷進取之路——
安徽鳳陽小崗村南,推土機轟鳴,被一家企業承租的一千多畝土地正在平整……小崗村正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探索。
“紀念改革的方式就是繼續深化改革。”村黨支部書記沈浩說,“小崗村的品牌是塊金子,可老是埋在地里面。現在要把這塊金子挖出來,讓小崗村成為投資的熱土。”
從小崗到深圳,從農村到城市,改革開放30多年來,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開放席卷全中國,一系列體制機制性障礙被突破。
這是一條團結奮斗、共建和諧之路——
“以前羨慕城里人有退休金,現在農民也有了,高興啊。”81歲的江蘇宜興蔣家村村民仲來娣如今每個月能領到80元養老金。
實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是中國政府新推出的惠農政策之一。一系列惠民政策,使人們感受到了“以人為本”的真諦。
……
25年前,在新中國成立35周年慶典上,當群眾隊伍通過天安門城樓時,一條橫幅突然打出——“小平您好”。
25年過去,參與制作橫幅的北大81級學生、中科院《化石》雜志主編郭建崴頗有感觸:“回望歷史,改革開放之所以不可逆轉,得到人民的擁護,是因為在這條‘中國道路’上,人民有了希望,國家飛快發展。”
60年探索不止,60年創新不息——“中國道路”在新起點上延伸
將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遷出,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去年下半年以來,深圳市委、市政府以“特”的意識、“特”的思考和“特”的舉措,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市。
“只要現代化沒有完成,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使命就沒有完成。”深圳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樂正說。
現代化沒有完成,中國正在“路”上——
9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新的起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總結經驗,把握規律,開拓創新,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新的起點——這是共和國60歲“生日”到來之際,中國最高領導人發出的動員令!
共和國60周年之際,展望未來,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
“‘中國道路’還沒有完全定型,探索的路途還很長。”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說。
“我們的父輩建立了新中國,找到了一條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開國將領耿飆之女、70歲的耿瑩神情堅毅,“現在挑戰仍然不少,我們必須在這條道路上繼續前行,才能不負重托。”
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說,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從國情出發,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改革開放,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再過12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將在中國建成;
再過40年,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將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時不我待,時不我予。
“只要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這一宏偉藍圖和奮斗目標。”胡錦濤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向世界傳遞著一個東方大國的信心!
“中國要走在世界前列。”就在一個多月前,98歲的錢學森說。
這是一位世紀老人的囑托,更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夢想……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