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 為了貫徹落實醫改意見和實施方案,努力滿足困難群眾基本醫療需求,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日前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米勇生20日接受中國政府網訪談時指出,這一醫療救助新政強調提高醫療救助比例。
“如果醫療救助比例過低,困難群眾承受不了自付的比例,那么困難群眾也就會因此放棄治療。”米勇生說,這次《意見》提出:合理設置封頂線,進一步提高救助對象經相關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補償后需自付的基本醫療費用的救助比例。這就是說,在資金一定的情況下,不一定要盲目提高封頂線,而要以提高救助比例為重點,注重救助的實際效果,讓困難群眾能夠真正得到實惠。
“當然,如果資金增加了,封頂線也應相應提高。”米勇生補充說。
米勇生表示,就救助方案的設計來講,《意見》還有許多創新,一是明確了救助的范圍。《意見》規定:醫療救助的對象是低保家庭成員和五保戶以及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和地方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困難群體。
二是提出了不同方式的救助。對城鄉低保家庭成員和五保戶不僅要資助其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還要對他們經相關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報銷后難以負擔的醫療費用給予補助;對于其他符合條件的經濟困難家庭人員,則主要幫助解決其經相關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報銷后難以負擔的醫療費用。
三是提出堅持以住院救助為主,同時兼顧門診救助。這一方面是為了擴大困難群眾受益面;另一方面通過對慢性病、多發病和常見病的干預,防止困難群眾出現小病拖成重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