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我市西水東調工程的報道
6月28日,我市西水東調工程泉山至立交橋段共3.2公里管線改造工程歷經近一個月的艱苦奮戰順利完成;7月10日下午開閘試水成功。
為了在淮河水體受到嚴重污染或淮河水位過低期間,取瓦埠湖水調往東部市區,兼顧西部地區正常供水,市委、市政府決定開辟第二飲用水源。二水源工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二水源廠工程,即經東淝河自瓦埠湖取水,由河下取水泵房送至位于臥龍山路的廠區。二水源廠區占地70畝,規模為日供水量10萬噸,2006年5月建成運行,總投資約1.23億元人民幣。該廠凈水工藝先進,主要設備均為國外進口,出場水質的各項指標全部達到或超過國家生活飲用水最新衛生標準;工程的第二部分是2006年5月開工建設的配水干管工程,即從第二水源廠至泉山十字路口鋪設一條直徑為1.2米、全長13公里的球墨鑄鐵供水管線與東部供水管網聯接,該工程于去年5月底竣工并與東部供水管網成功合茬,總投資6150萬元。配水干管工程的順利竣工標志著西水東調已經具備將瓦埠湖的優質水供向東部的條件。但是自泉山十字路口到立交橋3.2公里一段卻成為供水瓶頸,該段管網鋪設于1983年,管徑僅為0.5米且超期服役已達報廢年限,強行供水必將造成巨大的浪費。
就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今年市委、市政府進行全市范圍內的大建設,著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并對洞山中路進行大規模改造,為西水東調工程的進一步完善帶來契機,西水東調工程一蹴而就。
目前從泉山到立交橋的供水管線全部換成了直徑0.8米的供水管,據業內專家介紹,在淮河水體受到嚴重污染或淮河水位過低期間,第二水源工程完全可以保證市民基本生活用水。西水東調工程無疑為我市的城市供水安全加上了一道保險。
(記者 張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