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洞山新村的吳小姐發現,自己經常購買的福年來早餐在口味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大肉包沒有原來那么甜了,同時增加了其他一些口味的包子,吃起來感覺不錯。”的確,福年來早餐工程淮南生產基地在今年6月份建成投產后,不僅早餐的口味更本土化,同時也縮短了早餐的配送時間,市民可以品嘗到更新鮮的早餐了。
7月11日,記者來到位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福年來早餐生產基地,2000多平方米的廠房整潔如新,內設面點、西點、粥類、油炸食品四條工業化流水生產線,公司新培訓了40余名來自周邊地區的失地農民成為制作工人,為市民制作50多種各類早餐。其中,僅中式早餐就有35種,最近剛開發上市的包菜粉絲包、魚香肉絲包、酸辣雪菜包等也受到了廣大市民的好評。據了解,在生產中心投產之前,該公司組織工作人員在各個網點進行了咨詢和調研,主要針對淮南市民的口味和開發的新品種等。有市民反映大肉包太甜、糯米雞太油等,公司在新生產基地投產后,立即著手早餐口味的本土化運作,區別合肥地區的早餐口味,對包子餡進行微調,加重鹽和辣的比重,縮小糖份。有一位退休的老干部寫信要求針對老年人、糖尿病人,生產無糖的白面饅頭,公司經過調研,新產品也于近期上市。
據福年來早餐公司的負責人介紹,原先早晨2點從合肥配送,而現在早晨4點半才開始配送,縮短了配送的時間,生產加工的時間也相應推后,可以讓市民吃到更新鮮的食品。配送鏈縮短了,相應的成本也削減了,公司將這部分利潤轉化為福利,發放給早餐車經營者,每月的最低保障金提高100元,并由3個月保底延長至1年。今后,公司將在淮南繼續發展壯大,將現有的生產基地擴建至20畝,5000平方米的生產中心,并立足于淮南,輻射至蚌埠、宿州和阜陽等地區。目前,大通區的部分網點已經開始經營,主要在大通轉盤街、大通集貿市場西門等人流相對集中的地方。9月6日,公司將在潘集投放早餐車。
市商務局的相關負責同志認為早餐生產基地的建成,對于我市早餐產業化進程、產銷一體化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淮南早餐生產基地除了能供應我市150個早餐網點以外,今后還能輻射到皖北地區,為打造具有沿淮口味的早餐特色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 李舒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