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寶璋教授
他是“中國唱法”教學法的學科帶頭人,他能夠“把沒嗓子、啞嗓子和壞嗓子的人,打造成金嗓子;將不識譜、沒樂感和缺靈氣的人,培養成好演員”,他的高音比帕瓦羅蒂還要高,即使75歲高齡,仍然能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他就是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寶璋教授。
記者第一眼看到王教授時,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精神矍鑠、神采奕奕的軍人,同時,他謙遜、平易近人的性格,也讓人肅然起敬。王教授已經是第三次來到淮南,在談到三次來淮的感受時,王老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三次來淮,三個樣!我平均10年來一次淮南,感覺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天、地、城市面貌、人們的精神狀態都與從前大不相同,可以說是‘鳥槍換炮’了,唯一不變的就是淮南人民的熱情和對藝術的追求!贝舜蝸砘矗趵显俅纹穱L到了淮南的豆腐,“好吃,就像吃到了家鄉可口的飯菜一樣。我一般只吃2兩菜,可是一到淮南,不知不覺地吃了1斤多!好吃的我還要打包帶走,接著吃!”
開創中國聲樂學派,倡導“中國唱法”
打小就和音樂結緣的王教授,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致力于“中國唱法”的普及和推廣,先后舉辦了近50期“咽音(技法)”講習班,受益學員達五千多人,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地影響。王教授先后撰寫了理論專著《論聲樂教學改革》、《“中國唱法”及其教學法研究》、《咽音技法與藝術歌唱》等,受到廣泛好評。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唱法,為什么中國沒有呢?我們就要打破美聲唱法也就是意大利唱法的壟斷,開創中國聲樂學派,大力倡導‘中國唱法’,讓今后的音樂培訓基地,從意大利轉移到中國!蓖踅淌趥人投入了30萬元,在湖南建設課題研究組,并逐步把“中國唱法”獨唱音樂會、“中國唱法”合唱音樂會和六幕六場的神話愛情歌劇“鹿仙之歌”等研究課題轉化為成果。
王教授創造了科學、先進、創新、高效的中國聲樂教學法,打破了“好嗓子是爹媽給的”傳統觀念,并運用這種先進的教學法,先后把許多啞嗓子、壞嗓子、無樂感的學生打造成了金嗓子,此次來淮一行四個弟子就是其中的典范。王教授開玩笑的說,“我也是‘背著小米鬧革命’啊,這四個學生也是三年的教學成果,看到他們我很欣慰。”
75歲高齡開演唱會實屬少見
他認為,音樂藝術在建國初期,主要為政治服務,其次為了身心健康、民族團結等服務。改革開放后的音樂藝術則偏重于商業性、娛樂性和對音樂內涵的研究。但是,近幾年來,一些低俗的商業演出嚴重沖擊了文明健康的演出市場,音樂藝術作為一門嚴肅的藝術形式已經被逐漸剝離了文化舞臺,越來越受到冷落。王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仿佛自己身上有一副重擔,自己有責任進化演出市場,奪回嚴肅藝術的文化陣地!被谶@種考慮,王教授放棄了享受晚年的安逸,毅然決然的拿起音樂這把武器,同低俗的文藝現象作斗爭,爭奪失去的文化陣地,用真正的藝術、健康的藝術去吸引市民,王教授先后將個人的工資、積蓄全部都投入到音樂藝術中去,在各地開辦個人獨唱音樂會。
“聽過王教授唱歌,才知道什么是唱歌!”這是聽過王教授演唱會后市民的感嘆,人們對這位75歲高齡的老藝術家如今還奮戰在藝術的舞臺上,深感敬意。但是對于此次音樂會,王教授卻覺得美中不足,由于連日奔波勞累,加上氣候變化等因素,致使自己的嗓音沒有達到最佳效果,“我所追求的是一百分!嚴肅藝術來不得半點馬虎!
高音比帕瓦羅蒂還要高
“被上帝親吻過的嗓子”,這是人們對已逝的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的評價,但他的高音也只能達到high C,而王教授的音域卻能從low C至high E,甚至能達到high G。每天早上王教授都要用鋼琴配合調嗓子,“低中高音點到那個,就要一張口唱出來,不允許有錯誤”這是王教授對自己的要求。嚴謹的態度,對音樂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造就了王寶璋教授的藝術之路。
在談到本次演唱會時,王教授感受最多的是,淮南市民的熱情和較高的音樂藝術素質。在觀眾中有近三分之二是年輕人,其中有一部分是青少年,“這說明‘中國唱法’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和認可。”王教授認為,淮南的歷史文化悠久,藝術資源豐富,同時擁有很多有靈氣的藝術苗子!叭绾翁岣弋斍盎茨锨嗌倌陮λ囆g的覺悟和素質,培養他們讓‘中國唱法’成為世界領先的理念,在不久的將來,淮南的音樂藝術定能夠走向世界!
(記者 李舒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