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集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是全國首批13個“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之一。近年來,毛集實驗區工委、管委圍繞實現淮南城郊型生態新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這一目標,打特色牌,走特色路,使毛集張開了騰飛的雙翼——立足資源優勢鍛造“毛集特色”
6月23日,記者走進毛集實驗區看到,大開發的毛集像一個大工地:投資6億元計劃分6年建成的焦崗湖濱湖度假村項目、投資1.6億元計劃3年建成的淮河風情文化園建設項目、投資3億元計劃3年建成的焦崗湖海頓水韻影視城、投資600萬元年底建成的焦崗湖景觀大道項目、投資7000萬元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工程、投資6000萬元的出口蔬菜及淡水魚加工項目相繼開工,一派紅紅火火的建設場面。
淮南市毛集實驗區具有沿淮行蓄洪區生態脆弱的典型性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示范性。毛集實驗區工委、管委圍繞實現淮南城郊型生態新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的目標,堅持發揮特色,錯位發展,鍛造“毛集特色”,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毛集實驗區立足資源優勢,確立發展思路,加快生態脆弱向生態文明轉變,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快城鄉二元向城鄉一體轉變,初步實現了旅游景區、產業園區、城鎮城區“三區互動”,皖北著名休閑度假基地、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淮河文化傳承基地“三地共建”。毛集實驗區從此迎來了發展史上的新的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
毛集實驗區內有淮河變遷“活化石”之稱的焦崗湖,面積6萬畝,是皖北第一淡水湖,素有“淮河大濕地”的美譽。過去這里水患成災,風俗粗放,僅靠“劃塊養殖”為生。隨著休閑旅游業成為文化消費領域發展的亮點,該區圍繞“淮河風情、漁家生活、湖鮮飲食”挖掘旅游內涵,培植商業買點,變無為有,變廢為寶。這里的歐蘇堤、荷花淀、蘆葦蕩等景點美不勝收,“漁家樂”餐飲歌聲飄蕩,垂釣休閑意趣飛揚,河蟹美食廣傳天下,“走進毛集,回歸自然;享受生態,品位文化”已成現實。一個皖北著名休閑度假基地已初見規模和效應。
毛集實驗區地處華東腹地,擁有15萬畝的肥沃土地,其中萬畝綠色水稻基地、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萬畝水產養殖基地、萬畝苗木花卉基地、萬畝家禽家畜養殖基地正在形成,成為名副其實的“希望的田野”。許多項目在這里生根開花,初步實現“項目拉動”。今年全區主要經濟指標出現“探底回升,逆勢上揚”的攀升,得益于項目投資的加大。1—5月份,全區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共完成8345萬元,同比增長92%,位居淮南市第二,比該區前8年7370萬元的總和高出近1000萬元。
毛集實驗區所轄兩鎮一鄉和焦崗湖景區管理處,其中毛集鎮是沿淮名鎮,擁有五個國家級“金字招牌”,發展潛力巨大。毛集實驗區按照“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原則,以規劃為龍頭,以道路為基礎,以建設為重點,以產業為支撐,加快城鄉一體化轉變,打造“城在綠中、水在城中、居在園中、人在花中”的生態城鎮,提出“拉開一個框架,實施四大工程”,即拉開道路建設框架,實施“穿衣戴帽”工程、“精品塑造”工程、“新村建設”工程、“土地流轉”工程,立志把毛集建成“宜居、宜商、宜游”的濱湖新城。尤其是中博會簽約的10萬平方米的加州陽光小區建設,開創了在毛集建設功能完善的高檔社區的先河。同時,該區精心打造“一節”,即淮河風情文化節,“一園”,即淮河風情文化園,“一城”,即焦崗湖海頓水韻影視城,挖掘淮河文化內涵,塑造毛集城鎮魅力。在城市轉型中,力爭讓毛集扮演“生態后花園”的特殊角色。
采訪中,毛集實驗區負責同志告訴記者, “我們立足毛集獨特的資源稟賦,走‘發揮特色,錯位發展’的道路。在戰略的選項上,把‘生態立區’作為首選戰略,把‘旅游興區’作為特色戰略,把‘工業強區’作為核心戰略。在區域發展中,形成‘資源、路徑、機制’獨特的優勢,正在探索一條‘特、新、快、活’的發展路子。”
(通訊員 徐瑞成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