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斤少兩、“高齡”氣瓶、閥門不過關等安全質量隱患均有據可查
隨時掌握每一只氣瓶的充裝、出庫、用戶、過期、報廢情況,一旦發生事故便能及時落實責任并索賠……,市公用事業監管中心副主任劉傳誼告訴記者,液化氣瓶有了“身份證”,市民用氣更安全。
據了解,淮南市城區共有9家充氣站,鳳臺縣2家,城區有200個液化氣銷售網點,網點從充氣站批發液化氣,市民用氣大多從網點購買。因為液化氣市場比較混亂,網點大多是個體經營,有些缺乏管理,服務不規范,使得市民用氣安全得不到保障,短斤少兩、“高齡”氣瓶還在服役、氣瓶閥門不過關等現象屢有發生。雖然淮南還沒有發生有關液化氣瓶爆炸事件,但提前預防避免事故發生,讓市民安心用氣早已擺在監管中心的日程表上。
“有的市民在一家買的瓶裝液化氣氣量不夠,下次他可能就會換另外一家,如果出現安全問題,因為鋼瓶沒有標志,液化氣充氣站也不會主動承擔這個責任,就會給市民賠償帶來麻煩。”劉傳誼說,通過摸排檢查,讓他們覺得鋼瓶有個“身份證”,明確責任關系,就能讓老百姓放心用氣。什么是鋼瓶“身份證”?劉傳誼解釋到,就是在鋼瓶的表面噴涂帶有企業名稱的標識,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個字,但作用非常大。以前沒有標識,個體老板可以隨便選擇充氣站充氣,而現在銷售網點必須根據自己的選擇和一家充氣站達成協議后,該充氣站就會對該網點的所有鋼瓶進行檢查登記,每一個液化氣瓶從入庫到出庫一系列程序都將記錄在案,如果市民在使用瓶裝液化氣出現問題時,便可根據鋼瓶上噴涂的企業標識直接進行索賠。
6月7日開始,淮南市田家庵區的部分液化氣瓶已經開始噴涂各充氣站企業標識,對部分超期服役的鋼瓶進行報廢,同時對各銷售網點進行整合,制定安全管理、服務標準,如有不規范的網點要求整改,這一工作將在7月份結束,屆時淮南市面上的液化氣鋼瓶都將有自己的“身份證”,市民也將憑著這張“身份證”保障自己的用氣安全。
(記者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