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庵鎮王郢米面廠見聞
日前,記者在田家庵區農林局聽到一件新鮮事:曹庵鎮王郢米面廠組建了一支70人的植保隊,為農戶義務防治水稻病蟲害,農戶們聞訊拍手叫好。
“米面廠花錢組建植保隊,給農戶統一打藥不收工錢,到底圖個啥?”6月3日上午,記者帶著這個問題,來到曹庵鎮王郢找到這家米面廠。
這家民營企業坐落在公路邊上,占地有20來畝,廠房里生產流水線正在作業,大院里運輸車輛出出進進,呈現一派生機。
廠長徐長仁40多歲,看上去是個老練的精明人。當記者問到植保隊的話題,他笑著說:“這要從俺們的無公害大米說起。”
徐長仁是王郢村村民,經營米面加工已有20多年。他說,這些年來加工設備先后更新了8次,廠房也是蓋了扒,扒了再建,就這樣規模越來越大,設備越來越先進。但是,從大米市場需求來看,必須有無公害名牌、綠色品牌才能立足不敗之地。于是,近兩年就從種植基地抓起,建立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去年采取了水稻訂單生產,打出了無公害品牌,生產的大米暢銷到廣東、浙江、海南等地,企業年產值達5700萬元。
無公害大米還吸引了沿海的投資,廈門信孚米業有限公司來該廠投資,建立一條大米精包裝流水線,產品直接到東南沿海上市,目前已申請2項包裝專利。記者采訪了剛剛來到廠里的該公司總經理林國強,他說:“我們就是看好這塊無公害生產基地,來共同把無公害大米產業做大做強。”
“今年我們不僅擴大了基地,還想通過組建專業植保隊,控制農藥污染,生產出綠色稻谷才能有綠色大米。”據徐長仁介紹,今年無公害水稻基地已擴大到史院鄉,總面積增加到2萬多畝,全部落實了訂單,并統一提供了優質雜交稻種。為了解決一家一戶分散防治病蟲害,出現盲目打藥、超劑量用藥,降低稻谷品質的問題,他們與市植保部門達成協議,由植保專家定期到基地測報病蟲發生情況,提供防治技術方案。組建植保專業隊,按防治方案統一到田頭為農戶噴藥,農藥款由農戶自付,打藥不要任何費用。這樣可以做到以防為主,減少打藥次數和農藥用量,保護田間害蟲的天敵,既節省了農戶的費用,又維護了自然生態平衡。
據介紹,這70名植保隊員都是基地上的水稻種植戶,廠里將請植保技術專家來進行專業培訓,現在已經配備了35臺機動噴霧器,水稻栽插以后,他們就投入病蟲害防治,廠里按工時付給報酬。對基地上種植水稻的貧困戶,廠里還將免費提供農藥,做到統一防治不漏一塊田,提高基地統防統治的整體效益。
米面廠有了專業植保隊,也解決了部分農戶打藥的困難。現在農村青壯年勞力,大多外出打工,家里留下老年人種田背藥桶十分艱難。當他們聽到植保隊義務打藥的消息,都說今年打藥不愁了。插秧已經開始,農戶們議論著無公害水稻,田頭的笑聲更多了。
徐長仁又在謀劃延伸水稻產業化的產業鏈,準備投資上千萬元建米糠油加工廠,他向記者說:“有了無公害水稻、無公害大米,還要生產出無公害米糖油。”
(記者 祁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