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臺縣“三夏”工作走筆
麥浪滾滾昭示著豐收的希望,機聲隆隆彰顯著豐收的喜悅。
5月31日,記者在鳳臺縣劉集鄉采訪時,站在高處,放眼望去,金黃的麥田里一派忙碌的收割景象。正忙著夏糧收割的種糧大戶蔣頂良告訴記者:“現在縣里非常重視‘三夏’工作,從動員收割、組織收割,到下一步的供種、施肥和病蟲害防治都為我們老百姓考慮在前面。”他還告訴記者:“雖然去冬今春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春旱,對小麥生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但由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動員廣大干群合力抗旱保苗,充分發揮水利基礎設施的優勢,積極蓄足水源,科學調度,滿足麥田灌溉用水,使得今年我的200多畝小麥又將獲得大豐收,產量比去年略高,夏收形勢喜人,俺們農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據鳳臺縣負責同志介紹,鳳臺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享有“淮上明珠”的美譽。今年該縣夏糧克服50年一遇的特大春旱和嚴重病蟲害等種種不利影響,豐收在望。預計小麥畝均單產414.3公斤,總產26.6萬噸,分別較上年增長1.3%和3.1%,較去年略增,將連續6年實現豐產豐收。全縣64.1萬畝小麥自5月27日起陸續開鐮收割,6萬余臺套農機馳騁在廣袤的田野,全縣干群萬眾一心,奏響了麥收大會戰的壯麗交響曲。
強農惠農政策民心安
《省委、省政府致全省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下發后,該縣高度重視,利用報告會、座談會、科普“趕集”、印發“明白紙”和新聞媒體宣傳等形式,在全縣范圍內廣泛宣傳中央、省市惠農政策,做到家喻戶曉。
近日,該縣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實施意見》,加大農業投入,今年直接投入農業的資金達3600多萬元。并從今年開始取消全縣灌區一級提水水費,縣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補貼農民用水負擔。全縣農民農業生產除享受各級優惠政策和補貼外,所有生產性公共支出部分全部免除。在該縣強農惠農政策的拉動下,實現小麥高產攻關種植面積25萬畝,占全縣小麥種植面積40%,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聯合收割機助力麥收
連日來,為搶收搶脫,確保顆粒歸倉,在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鳳臺縣廣袤的田野里,一臺臺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吐出”金黃的麥粒。
這個縣在本縣2000多臺聯合收割機的基礎上,引進省內外1000多臺聯合收割機參加跨區作業。并儲備油料5000噸,確保農機作業用油。該縣還設立17個農機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組建45個農機跨區作業服務隊,發展16個農機中介組織、300多人經紀人,引導機手合理流動,有效作業。縣農機局、農機技術推廣站、農機校、農機監理站配備15臺農機服務車,深入各鄉鎮開展巡回服務,協助企業售后服務人員和農機維修網點,幫助機手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
麥收期間,縣農機局和各鄉鎮農機服務站設立了熱線電話,實行24小時值班,并做好電話記錄,對農民和機手反映的問題做到件件有答復、事事有落實。
“三夏”工作齊頭并進
該縣在搶抓夏收工作的同時,還未雨綢繆,對夏種、夏管和夏糧收購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在夏種上,突出增加播種面積,優化夏種結構,提高經濟效益主題。在夏管方面,強化春播作物的苗情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禁燒秸稈。
記者在縣糧油總公司了解到,為加大糧食儲庫力度,確保夏糧收購,加快糧食市場銷售和外調速度,該公司積極騰倉并庫,已在全縣11個單位29個收購點騰并空倉8.5萬噸,用于夏糧收購。同時還自籌資金近300多萬元,對各倉庫進行維修和改造,以提高倉庫的完好率和收儲能力。在收購過程中,該公司將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不限時、不限量,明碼標價,不壓級壓價,不克斤扣兩,隨到隨收,價款現場結算,決不給群眾打白條,對小麥等級價格張榜公布,讓售糧群眾賣個放心糧、明白糧。同時,為方便群眾售糧,該公司還將在各收購點增設樣品臺、茶水供應處和防暑降溫藥品。
豐收的場面,喜悅的笑臉,讓這個火紅的季節變得生動而有活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克服春旱、嚴重病蟲害等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勤勞的鳳臺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豐收的喜悅,映照出豐產豐收的好景象。
(通訊員 沈 巍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