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份以來,我市不少鄉鎮開始有村民焚燒秸稈,致使淮南地區的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煙霧。這些煙霧不僅刺激人的眼睛,引起各種疾病,情況嚴重時還能造成交通事故。
為了遏制焚燒秸稈的現象發生,我市環保部門堅持防控結合、堵疏結合、獎懲結合、點面結合,出臺并落實十項措施,打擊焚燒秸稈行為。市、縣區、鄉鎮層層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并簽訂秸稈禁燒工作責任書,把夏秋兩季搶收搶種與秸稈禁燒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步落實,全面聯動抓禁燒。各部門、各地區利用各種方式,廣泛宣傳秸稈禁燒的意義。對于劃定的重點區域、淮南農場、東風湖農場不焚燒秸稈的,由地方政府和農場每畝獎勵15元,對于違反規定焚燒秸稈的地區則給予公開曝光并處每畝罰款5元;相關部門成立工作組,進駐淮南農場和東風湖農場,嚴控秸稈焚燒。環保部門集中力量成立50個執法小組,對重點區域死看硬守。農業、公安、交通等相關部門聯手成立10個督查組,分片包干,沿路巡查,嚴格考核焚燒現象多發地區。
針對機械收割留茬過高,不利于再次耕種的現狀,我市農機部門與各地機械業主簽訂責任書,機械收割留茬高度控制在12厘米以內,而對違反規定的機械業主,取消其境內收割的資格。支持大地生態園秸稈壓塊和錦志工貿公司草漿利用等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推進兩公司集中收購秸稈。農機部門派出精干的技術人員,指導各地區農民采用旋耕方式,秸稈還田。此外,毛集實驗區結合本地區的特點,按照每噸240元的價格收購秸稈。
據市環保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秸稈焚燒控制比去年好得多,沒有出現去年大氣連續污染的情況,不會影響市民出行和交通安全。從我市環保部門每天的空氣質量監控數據看,我市空氣質量總體水平呈現良好態勢,最近一段時間的空氣質量均在75上下,空氣質量級別為Ⅱ級,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顆粒物。其中,中東部空氣質量較好,西部地區呈現輕微污染,空氣質量級別是Ⅲ1級。
(記者 李舒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