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區“三夏”現場見聞
今年“三夏”會戰的號角已經吹響,田家庵區10.2萬畝小麥正在進入緊張地收割之中。抓農時,搶進度,在確保全區小麥早日入倉的前提下,保障農民增收,成為田家庵區今年三夏工作的一大“熱點”。
走進位于江淮分水嶺的田家庵區的史院、曹庵、三和三鄉鎮,麥香濃郁的豐收讓人興奮。
5月31日,在田家庵區史院鄉仇嘴村麥田,記者看到,聯合收割機一馬當先,滾滾麥浪頓時成為金黃色的麥流;秸稈還田機、玉米播種機緊隨其后,邊耕地邊播種,整個過程一氣呵成。農民尹良三說:“我這塊地有三四畝,過去六七天都拾掇不完,還累得腰酸背痛,現在幾十分鐘就完事了。”據了解,田區已投入“三夏”的農機具多達2000余臺,其中大型聯合收割機600余臺、各種脫粒機、玉米播種機械300余臺。
近年來,由于中央1號文件相關惠農政策的落實,廣大糧農的種糧積極性大大提高。今年田家庵區夏收總面積13.2萬畝,其中小麥10萬畝、油菜1萬畝、蔬菜草莓等其它作物2.2萬畝;完成夏種總面積13.92萬畝。據了解,預計今年該區小麥面積和單產、總產都將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隨著農機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田野里已很少見到農民像先前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著鐮刀流汗水的情景。這是在田家庵區“三夏”會戰工作中人們最突出的感受。
外出務工不返鄉,靠專業合作服務組織代收麥子,成為田家庵區“三夏”的一大特點。據統計,“三夏”期間,該區至少有4000農民不返鄉,遍布各鄉鎮村的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已分別與這些農戶簽訂了作業協議。
為搞好三夏會戰,田家庵區成立了“三夏”工作領導小組。鄉鎮召開“三夏”動員會,簽訂目標責任書,并抽調干部下鄉幫扶服務。建立24小時值班工作制,確保“三夏”農機、氣象服務、農技服務不缺崗,隨叫隨到,全力以赴搞好“三夏”生產服務工作。在夏種過程中,該區農林、工商等部門對農資市場開展聯合執法檢查;農業部門向廣大群眾積極推廣水稻、大豆等優良品種。
“三夏”期間,田家庵區各鄉鎮結合實際,制定科學的用水、供水、管水方案,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動員和集資準備。同時,安排群眾提前做好灌溉渠道的清淤、疏浚工作,區鄉村三級灌溉站積極做好機電設備維修和試泵運轉,確保能供水及時。在夏灌期間,各鄉鎮按分工責任,全力以赴做好群眾用水、管水、協水工作,確保農業生產用水有序。
目前正是收獲小麥的好時候,適宜的土壤墑情又為早播作物創造了條件,田家庵區的收種工作正在緊張而有序的進行。截至5月31日,田家庵區已收獲小麥8萬多畝,收割任務已過大半。
(通訊員 趙明康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