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開展雙擁創建活動紀實
這是一座生機勃勃的城市——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這是一方有著雙擁光榮傳統的熱土——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早成為她的稟性,支持國防、服務地方業已融入她的血脈。
近年來,淮南市大力弘揚雙擁工作的優良傳統,地方把部隊當長城,把軍人當親人,積極支持部隊建設;駐淮部隊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如父母,積極參加地方“三個文明”建設,軍地雙方奏響了新時期軍政軍民團結的一曲曲凱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同頻共振、協調發展,使這方熱土處處涌動著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熱流!
擁軍優屬 凝心聚力筑長城
《淮南市全民國防教育實施細則》、《淮南市擁軍優屬條例》、《淮南市駐淮部隊隨軍家屬就業、子女入學工作暫行辦法》……濃烈的擁軍情懷催生著淮南大地一條條擁軍“綠色通道”快速建立,一個個擁軍政策法規相繼出臺,一項項擁軍工程項目先后啟動。
部隊的“撓頭事”,就是我們的“上心事”。這是市委、市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識。在淮南,“雙擁”活動已滲透到各行各業,從城市到農村,從政府到企業,從黨政機關到普通群眾,對軍人總是高看一眼,厚愛一分,做到為部隊排憂解難辦再多的事不煩,辦再小的事不推,辦再難的事不躲。
每逢春節、“八一”、“全民國防日”等重大節日,我市都舉辦聯歡會、座談會、報告會、國防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近3年共組織活動100多場,受教育達20多萬人。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召開議軍會議,專題研究駐淮部隊的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問題,3年共投入建設資金9497萬元。
在淮南,義務兵實行城鄉優待一體化,優待標準高,優待面廣,實行社會化發放。三年來共優待12622戶次,款3042萬元,投入撫恤、定補經費5171萬元。城鄉“三屬”、在鄉復員軍人、殘疾軍人全部實行多重保障,享受定恤、定補、優待或低保,建立了優待、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全市重點優撫對象全部納入醫療保障。
我市退役士兵實行扶持就業、自謀職業、安置就業相結合的政策。三年共接收退役士兵3532人,發放自謀職業經費3124萬元;發放待分配期間生活費266萬元。市政府免費提供職業技能培訓。舉辦了全省首屆退役士兵專場招聘會,三年共接受軍隊轉業干部102人,得到省政府的通報表彰,實現隨軍家屬安置零待業。
隨著經濟的發展,濃濃的擁軍情在淮南人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全市的“雙擁”氛圍更加濃厚,軍政軍民關系日益密切,我市先后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五連冠和“全省雙擁模范城”六連冠殊榮。
擁政愛民 “第二故鄉”灑真情
人民厚愛子弟兵,子弟兵更愛人民。駐淮部隊全力支援地方經濟建設,積極參加精神文明建設,扶危濟困,搶險救災,修橋補路,植樹造林……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擁政愛民的華彩樂章。
2008年奧運圣火淮南傳遞活動、第十五屆中國豆腐文化節活動中,駐淮部隊抽調官兵5000多人次,組織民兵3000多人次,圓滿完成了安全保衛任務,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改造生態環境、美化城市綠化。部隊官兵義務植樹3萬多株;捐資助學100多名、建立農村扶貧幫扶點20多個等,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贊揚;抗洪搶險、滅火救災、事故搶救……在執行急難險重任務中,駐淮部隊官兵凸顯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特別是在2008年抗擊雨雪冰凍自然災害中,參加官兵達2.4萬人次,清理路面100多公里,挽回經濟損失100多萬元。在四川5·12特大地震發生后,武警淮南消防支隊派出作風優良、技術過硬的15名官兵趕赴四川地震災區進行救援,克服困難、不畏艱險、舍生忘死,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救援成果,受到了災區人民的高度贊揚,樹立了“人民軍隊為人民、人民軍隊愛人民”的光輝形象!
人們感到最可貴的是真情。說到子弟兵的真情,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出這樣一句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子弟兵!
軍民攜手 共譜和諧交響樂
軍愛民、民擁軍的好傳統在我市流傳久遠!败娒裥倪B心”,連就連在能想對方之所想,急對方之所急;“軍民一家親”,親就親在能和衷共濟,肝膽相照,謀事處事都能集中在富民強軍的大目標上。
2006年2月,市雙工委又下發了《關于開展“六聯六共”軍民共建美好家園活動的通知》,雙擁領域進一步拓寬。全市56個軍民共建對子做到了有組織、有公約、有標志、有活動、有成效,涌現出市三中、平圩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雙擁共建先進典型;茨吓炘谂灥毓步ɑ顒又,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海上巡邏、戰備訓練等任務,在2007年、2008年支隊全訓考核中取得了第一名,為了鼓舞士氣、激勵斗志,市委、市政府獎勵其一臺商務車和10萬元獎金。
在擁軍活動的新領域,民營企業家李勝、石輝忠、吳懷君先后同市雙擁辦合作,赴舟山慰問淮南艦,舉辦雙擁征文、參與戰艦與城市論壇等活動。謝家集區民營企業家張春林拿出20萬元赴新疆阿勒泰軍分區慰問100名淮南籍子弟兵,又贈送價值20萬元的計算機。2009年還準備為阿勒泰軍分區購買2臺價值50多萬元防寒性強的商務車,實現他人生最有意義的擁軍“三步曲”,受到了市委、市政府、淮南軍分區的表彰,并被安徽慈善機構評為“愛心慈善捐贈個人”。
風雨如磐,抹不去悠悠淮水的英雄本色;歲月如歌,唱不盡軍民團結的魚水深情。如今,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在新時期、新淮南繼續成為主旋律,成為全市人民的共識。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人民把心窩子掏給子弟兵,子弟兵把青春和熱血灑在淮南這塊多情的土地上。愛民、護民、助民,已成為廣大駐地官兵的習慣性作風;擁軍,愛兵,敬兵,已是淮南市240萬兒女發自內心的舉動。在這方秉承著革命優良傳統的家園,淮南人正隨著時代的脈搏,與駐市官兵一道攜手并肩,奮勇前行,在建設經濟發達、富裕文明、生態良好、和諧穩定的現代化新淮南的征程中演繹著軍民魚水情深,掀起一次又一次的雙擁高潮。
(記者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