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學生應聘兼職感覺上了當
·記者調查大學生兼職公社沒有辦理任何手續
·消協相關負責人發表專業看法
“就業成了在校學生關注的話題,平時做個兼職補貼一下生活也是在校大學生樂于做的事情,這樣能增加社會實踐經驗……”最近,在淮南的幾所高校里就流傳著這樣一份大學生兼職的報名單。
5月19日上午,在淮南師范學院上學的大學生呂某拿著這樣一份單子來到了本報熱線反映,她根據單子上的說明找到了該家公司應聘兼職工作,但她感覺是上了當,受了騙。她希望通過本報將她找兼職工作的經歷說出來,讓急于找工作的大學生引以為戒。
學生呂某今年上大二,她想找個能兼職的工作這樣不僅能增加社會實踐經驗,也能補貼一下生活。最近她在校園的廣告欄里發現了一則專門為大學生提供兼職工作的廣告,廣告分兩種:一種是紅色的宣傳單,單子上寫明了可以為大學生提供的工作崗位;一種是用黃色的單據印制的宣傳材料,材料上說明該公司為大學生找兼職工作不收取任何費用。看到這兩則同一家公司在校園內散發的廣告后,學生呂某根據廣告單上的地址找到了這家在田家庵區國慶路公交一公司附近一居民樓內的公司。該公司懸掛著安徽省淮南市阿里吧吧大學生兼職公社的牌子,公司的服務人員接待了學生呂某,向學生呂某介紹了該公司負責幫助大學生找兼職工作雖不收取費用,但該公司采取的是會員制度,需要交納90元的會員費用,然后公司提供一年的跟蹤服務。會員交納會費后,留下手機號碼,等找到工作后,他們就用手機短信的方式通知大學生來工作,并且還讓大學生呂某簽定了一份條件比較苛刻的會員表。會員表上有13條條款,有6條都是針對大學生違約的,只要違反6條中的其中一條該公司就可以取消會員資格,也就意味著交納的90元沒有了。當時大學生呂某發現該公司有不少的單據,很多大學的學生都與這家公司簽了合同,就沒有多想交納了會員費用并簽定了合同。
回到學校后大學生呂某發現該合同對大學生的制約很多,根本就沒有從勞動法的角度去很好地保護大學生,所以她來到了報社熱線部反映并提醒找工作的大學生們要到正規的中介部門和勞動部門,一旦日后發生糾紛也好維護自己的權益。
根據學生呂某提供的資料和電話,記者找到了該家公司的負責人,該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該公司是個新的行業,是一個為大學生組織的社團,社團為大學生介紹兼職工作,收取的90元錢是會員費用。當記者問有沒有向工商部門領取營業執照和相關手續時,該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沒有辦理任何手續,會員的收費標準也是他們自行制定的。
隨后,記者來到了淮南市消費者協會,消費者協會的副會長鮑廣君接待了記者,并從專業的角度發表了一些看法。他認為大學生在學校期間找工作無可厚非,做個兼職工作可以增加社會實踐經歷,為畢業后找工作打下基礎,但學生們還是應該以學業為主,即使是去找工作也應該去正規的中介機構或者勞動部門。不管那個公司是新行業也好,是為大學生成立的社團也好,該公司已經涉及到了經營的盈利,實際上也就是一個從事中介的一個機構,中介機構就應該去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沒有營業執照整個經營活動也是非法的經營行為。如果如該公司負責人所說是社團,他也應去淮南市民政部門辦理社會團體登記證明,否則該社團也是非法社團,淮南市消費者協會會把這種現象反映給相關部門,近期對該家公司進行調查,也歡迎廣大的學生投訴,他們將會幫助其辦理退會費一事。
(記者)